您的位置:正文

中秋饺子香

2024-09-20 11:0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中秋节,爱人有事出差了,临行前交代我回老家去看望婆婆。其实,爱人不说我也知道,过节嘛,就得回家看看。且不说拿回家的礼物轻重贵贱,单是这份心意,婆婆心里就能受用好几天。

  驶入乡间,沿途所见却不一样了。农家的中秋总是和秋收连在一起,城里的人中秋时节不是外出观光,就是亲友聚会,或者把酒言欢,或者临海听风,谁能想起老百姓汗滴禾下土,收获的那份辛苦和欢喜呢?掰玉米棒,砍玉米秆,扬化肥,犁地耙地,打畦整地、摇耧种麦……等到地里安生了,老百姓的心里也安生了。再过些时,细细嫩嫩的几乎看不清楚的一层新绿弥漫在田间陇上,老百姓的心里滋润得比过年还舒坦呢!如今,乡下早不缺吃穿了,可是在收获的季节,谁能舍得撂下地里的活不干呢……

  路两旁的庄稼有的已经被收割干净了,空旷寂静的土地如同一个刚做了母亲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有的才刚刚开始收割,喧嚣热闹像农家娶媳妇一般,透着红火喜庆;地头的人不停忙活着,就连走路都是脚不沾地,一溜小跑。节令不等人啊!路上一侧摊着金黄的玉米籽,不用说,是借这大太阳晒玉米。我小心地躲闪着,唯恐碾坏了那份沉甸甸、金灿灿的饱满。就这样东拐西拐地回到家,门上却挂着锁。婆婆到哪去了呢?

  泊好车,我打算去大哥家找找看。胡同里家家户户,一街两行从院里到门口堆的都是小山一样的玉米棒。人们有的围坐着剥玉米皮,有的搭着梯子在屋檐下挂玉米,还有的索性直接把玉米打成籽,省了中间环节的麻烦……这让我想起了幼时晚上一家人在院里剥玉米的事了。眼前头的那堆玉米似乎像个聚宝盆,怎么也剥不完。那时的我常常困倦得缩在松软潮湿的茭茭包里睡着了,当然也有装着打瞌睡,试图换取老爸老妈的怜悯早点休息的——“困了先睡吧……”母亲的话好像还在耳边,而那些金子般的岁月却一去不回头了。我们都长大了,像鸟一样飞离了母亲固守的老巢,虽然也时常回去看看,但那颗凡俗羁绊的心愈发不安分起来,整个人也像旋转的陀螺一般身不由己,绕膝承欢的纯真时光毕竟越来越少了——就像我的爱人,还不是远在千里万里,只能由我来看望婆婆吗?

  公公正在大哥家拾掇玉米籽,院里却看不见婆婆的影子。“你妈去帮老四家扬化肥了!”公公说。哦,婆婆一贯热心肠,是个闲不住的人,村里的人只要求到她这儿,再为难的事她也敢揽,更不用说贴点工夫了。公公嘴里埋怨着婆婆,嫌她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说话的工夫,婆婆就进院了。

  “济源地邪,说谁谁来!呵呵,幸亏我爸没说你不好……”我笑说。“今年的玉米长得多好啊,真叫人眼热,要不咱重新种地吧!”婆婆说。“你种了,还不知道收成啥样呢!”老倔筋的公公向来喜欢和婆婆抬杠。“就你能,不种咋知道好不好呢!”婆婆瞪了公公一眼,回老院做饭了。

  婆婆做饭是一把好手,包饺子更是没得说,和的面筋道,饺子皮擀得又好,中间略厚,四圈溜薄,填进馅,再用手一捏,鼓嘟嘟的饺子就包好了。我站在一边打下手,剥蒜苗、择芫荽,下饺子、兑调料,看锅激水……不一会,饺子煮好了,公公也打新院回来了。

  “吃饭吧!”婆婆招呼公公。

  “嗯。”公公哼了一声,端起一碗饺子说,“你说怪不怪,平时也没少吃饺子啊,为啥八月十五还非得吃饺子,为啥这饺子吃起来这样香?”“瞧你说的?宁穷一年,不穷一节,那些年恁穷,就是萝卜馅的饺子咱不也年年都吃吗?过八月十五嘛……”

  也许在济源人心里,中秋——八月十五,总和一碗热乎乎的饺子连在一起。这香喷喷的饺子啊,能与天上的皎皎月色一样抚慰人心,寄托乡愁。又是一年月圆时,远在异乡的你,是否也在思念这份来自故乡的醇厚的香味?(王 晓)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