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正文

太行路学校:“家校社”协同共育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2024-09-03 10:33:5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家校社”联动试点调研座谈会

  “家校社”协同共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今年的暑假假期,太行路学校的“关爱团队”教师们有点忙,大家顶高温、冒酷暑,进村庄、入社区,深入开展走访新生“大家访行动”,与新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并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共育,全力呵护“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

  分类对接 “家校社”共建“教联体”

  暖心育人关爱自我,润物无声呵护成长。新学年开学前后,太行路学校组织教师对新生家庭进行一次调查走访,精准摸排,将“单亲、离异、留守、困境”四类家庭中需要特别关爱的学生分类建档,然后再因人施策,分类对接,进行协同关爱教育。

  “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促进‘特殊家庭’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凝聚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太行路学校党总支书记薛金红说。学校主动协同派出所、司法所、共青团、妇联、民政、关工委、社区及周边村委会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建立相对稳固的协同育人“教联体”,定期进行校家社联动工作交流研讨。

  对亲情缺失家庭学生,学校则组织党员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一对一陪伴帮扶;对存在家庭暴力情节的,由司法部门提供司法保护;对出现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由公安部门进行普法警示教育。形成对象固定、环节相扣的帮扶链条,解决学生家庭问题,助力“特殊家庭”学生教育转化。

  对应帮扶 “家校社”共绘“同心圆”

  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用心血与智慧创造一片温暖的心灵栖息地,这更彰显学校对学子心理健康的关怀。

  心理健康教师崔春红结对了一名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她的特别关爱从“八个一”开始。崔老师这样介绍说:“与学生商定一份成长计划,指导其参加一项社团活动,每周一次陪餐,周末一次谈心,每月一次家访,陪学生参加一次校外实践,每学期陪学生参加一次研学活动,期末进行一次成长总结。”为满足学生生活学习需求,她和团队成员还捐款捐物、辅导作业、陪练特长,给学生洗衣服、理发等。

  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学期初,学校就与协同育人单位“预约”帮教活动。法治副校长举办专题法治教育课,以案说法、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学法守法。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设计“模拟法庭”,开展“与法同行健康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妇联举办“陪伴、引领、践行”家庭教育主题讲座;“青心守护帮帮团”育心、扶智,活动更加丰富。

  帮扶教育中,学校既开设人际交往、挫折应对、情绪管理等普适性心理健康课,又针对性开展“有话当面说”“敢于说不”等个体心理辅导;既特邀派出所所长主持“遵纪守法”普法教育,还特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主讲“拒绝校园欺凌”法治专题。

  沟通联结 “家校社”共育“未来星”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充满活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宗旨所在。太行路学校突出个性化指导,着力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以“家校社”协同共育为目标,凝聚教书育人的多方力量。

  每周五,学生家长就来到太行路学校多功能大厅,参加“父母讲堂”参与交流互动。学校安排学科带头人、心理健康教师和专家名师开办专题讲座,宣讲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家长一起交流家校教育和家教成功案例。

  “听完学校组织的专题讲座后,收获许多。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的努力……”学生李天佑的家长说,这场讲座令他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学校联络协同育人部门,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家风馆、愚公渠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身心素质和道德情操。各部门也积极提供优质服务。

  协同育人,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坚强保障。小羽生活在一个进城务工家庭,8岁时离别母亲,作为“特殊家庭”学生她得到了特别关爱。她参加学校足球社团,成为主力队员和队长,领队参加“省长杯”比赛两次获一等奖,参加全国西南赛区邀请赛获冠军,被学校评为具有好习惯、好成绩、好才艺的“未来之星”,推荐成为“愚公家乡好少年”和“新时代好少年”。班里同获“未来之星”的还有李天佑,因为家教环境得到改善,他也改变了任性的脾气,逐步养成良好品行,各科学习都不断进步。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发展现代教育的基本诉求,也是社会发展中人们的愿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目的是通过发挥学校的枢纽和引导作用,促进家校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使得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有机联结,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薛金红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记者 郭跃军 通讯员 李书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