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优营商环境激发更大发展活力】提升监督质效 护航企业发展
关注济源网微信
“真没有想到,在政法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执行到位了。虽然资金不多,但解决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现在,我们终于能轻装上阵谋划发展了。”近日,示范区政法机关工作人员就一起执行案件开展回访时,河南中原重型锻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示范区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凝聚工作合力,不断强化涉企案件执法监督、法律监督和政法单位内部监督,显著提升了涉企案件的办理质效,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涉企案件执行难往往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示范区政法系统不断拓展执法监督,重点解决涉企案件执行难题。健全涉企案件统计报送机制,每月、每季度统计分析示范区涉企案件总体情况和35家重点工业企业涉法涉诉案件情况,建立“一企一清单”,为针对性走访、涉企案件评查等奠定基础。出台涉企案件会商研判制度,强化对涉企案件的协调督办,召开涉企联席会议,有效推进相关涉企案件的执行。开展涉企案件专项评查,提升涉企案件执法司法质效。今年以来,对评查出的6个执法司法问题、6个瑕疵类问题,持续跟踪督导,推动全面整改到位。
不断优化落实亲清护企政策,精准开展法律监督。示范区政法系统积极开展涉企刑事案件法律监督,依法严惩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落实向上级院报备制度,针对涉案企业内部管理漏洞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防范风险。实质化运行侦查监督与协作机制,拓展监督线索来源,通过“诉判不一”备案审查,对确有判决错误的案件主动作为,强化执行检察监督和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今年以来,成功办理2件抗诉案件,办理行政非诉执行涉企监督案件2件,分别向法院和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1件2份,和解1件。鼓励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合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从根源上堵塞漏洞。开展“安商惠企”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以监督促治理,积极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为解决济源某煤矿露天堆放煤矸石,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及自燃的隐患问题,示范区政法系统多方联动,综合履职,帮助涉案企业拓宽煤矸石销售外运等渠道,清运煤矸石75万吨,增加企业销售收入76万元,垦耕地面积288亩。
持续强化审判监督,全面提升审判执行质效。示范区政法系统对涉企案件审判进行全流程监测,逐案附《提醒单》,定期分析通报,开展案件评查、文书评选。今年1—5月,示范区政法机关累计评查案件162件、评选优秀裁判文书36篇,两级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8.81%,合同纠纷一审平均办理天数31.29天,首执案件平均结案时间69.44天。全链条监管防止司法权滥用,完善案件阅核工作机制,修订法官绩效考核办法,出台判后答疑13条规定,不断提升审判质量。全方位监督筑牢依法办案屏障,拓宽问题线索举报渠道,从快核实处理企业反映的干警违纪违法问题,梳理排查“三个规定”填报信息,发现涉企问题尽快交办、跟踪到底,确保干预过问情况不影响案件正常办理。(记者 王鸿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