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太行山下,济源各大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
7月11日,位于济源经开区的万洋集团年产20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及铜产品绿色智造项目现场,塔吊林立,铁臂挥舞。当天,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主会场设在济源。活动中,该项目被选为“开工一批”项目代表。
以“铅、锌、铜、银、稀贵金属冶炼加工及有色新材料”为主链的有色金属产业,是济源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500亿元。万洋集团年产20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及铜产品绿色智造项目,是济源依托有色金属产业,聚焦新材料产业集群、先进铜基材料重点产业链布局的重大项目,其开工建设将推动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延链升链,进一步提升济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据了解,该项目由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52亿元,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协同处置含铜废物,可实现资源能源消耗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少、自动化水平高、金属回收率高等目标,对发展铜铅锌联合冶炼、延伸下游产业链、发展绿色铜材深加工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投产运营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解决就业1500余人,将有效缓解我国铜材料的进口压力,进一步稳定我国PCB铜箔供需关系。”万洋集团党委书记卢军亮说。
一个大项目,“舞动”一条产业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济源产业链群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本次活动中,作为投产项目代表的金源氢化年产20万吨苯加氢项目,将补齐济源化工行业的链条短板,“串”起一条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据河南金源氢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生产的纯苯纯度可达99.99%,目前生产规模已扩大至40万吨/年,年可新增工业产值13亿元,为济源延链发展化工新材料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为我省加快建设尼龙新材料产业链条,提供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
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最显著的特点。产业链条越长,产业的集聚效应越强,产业发展的潜力就会越高。
围绕全省“7+28+N”产业链群建设,济源近年来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因地制宜打造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8个重点产业链,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激活“链群效应”。金利铅基多金属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已经投产,万洋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开工建设,湖北品申年产12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签约落地……
“下一步,济源将坚定‘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进一步提升链群发展水平,为现代化济源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济源示范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南日报记者 王昺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珊珊)(原载于7月12日《河南日报》)
7月9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调研防汛备汛工作,强调要补齐防汛短板弱项,及时排查消除隐患,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07-107月10日,记者从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以来,济源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2024-07-127月11日,记者从示范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为维持住房公积金缴存与工资收入水平的动态平衡,保障缴存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缴存的“控高保低”作用,该中心发布了《关于调整2024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2024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进行调整。
2024-07-127月10日,记者从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示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关切,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实事,细化为15项工作任务,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将“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
2024-07-12近日,一条在清趣园内上演的几名热心市民接力对一名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视频,在互联网上传开。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