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培训”热 理性报班勿盲目
关注济源网微信
暑假即将到来,孩子们可以好好放松自己。对孩子们来说,暑假是一个充满期待和欢乐的时光。对家长来说,暑期是“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期,是孩子们兴趣培养的关键时刻。
为抢夺培训市场这块“蛋糕”,还未到暑假,各大兴趣班、托管班便已摩拳擦掌,想尽办法争取更多的生源。校门口发放彩页、朋友圈发布优惠内容……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不少家长怦然心动,用各类兴趣班填满孩子的假期。
“放假反而比上学更加忙碌,每天被各种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少孩子表示苦不堪言。
很多培训机构可能存在退费难、培训质量与宣传不符等问题,因此家长要理性给孩子报“班”,不要给孩子的假期增负加压。
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 让孩子的暑假有乐有得
目前,市场上各类兴趣班百花齐放,包含篮球、舞蹈、书法(毛笔、硬笔)、绘画、象棋、古筝、足球、乒乓球、播音主持等,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我妈看到我同学报了武术暑期班,就想给我也报一个。可我不喜欢武术,我妈说可以强身健体,非让我去。”上四年级的丫丫感到苦恼,因为她已经报了一个兴趣班,但妈妈觉得她暑假在家很“闲”,就想多给她报几个。
儿童心理咨询师王金芳认为,给孩子报兴趣班要多听孩子的想法,家长不要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不跟风、不冒进。
“孩子上兴趣班不是为了成名,而是通过培养兴趣,完善其大脑,发展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王金芳认为。
王金芳表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自主选择兴趣班,要听从孩子内心的声音,要以发展个性特长和健康情趣爱好为重点。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兴趣班。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爱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兴趣班,才能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
“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要考察课程是否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设计,是否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等。”王金芳建议,家长要深入了解兴趣班的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等情况,不要轻信宣传内容。
王金芳说,报兴趣班只报一个佳,多则不精。家长用各种兴趣班填满孩子的暑期生活,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她建议,暑假期间,家长可以结合学校安排,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多些陪伴,让孩子在亲近自然和实践锻炼中度过暑假,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提高警惕 防范风险
为保障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近日,示范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发布消费提示:要理性看待,不盲目跟风报兴趣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慎重选择培训机构。若确需参加校外培训,尽量选择《办学许可证》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齐全的合规培训机构,并对培训机构的营业执照、教师资质、培训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进行实地查验。合规培训机构可从各地公布的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中查询。
签订合同留好凭证。在缴纳培训费用前,主动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对培训内容、培训期限、收费金额、退费标准及违约责任等逐项逐条审阅确认,切莫轻信口头承诺,避免“霸王条款”和消费陷阱。
谨慎支付培训费用。尽量选择短期付款方式,拒绝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者60课时的费用,拒绝一次性支付总额超过5000元的费用。不向个人支付培训费用,防止发生“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拒绝“培训贷”,防止落入消费陷阱。
警惕机构虚假宣传。不要轻信培训机构、营销人员关于组织考试、保送名校、帮助择校等承诺。一些培训机构为招揽生源,刻意夸大培训效果、培训业绩、师资水平等,需提高警惕,认真了解辨识后再选择。
采取正当手段维权。与培训机构发生消费纠纷时,应与机构理性协商;如协商无果,联系该机构的监管部门进行调解;若调解仍未达成一致,建议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举报违规培训行为。发现无证办学、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或不通过官网等渠道选课、购课、交费的机构或个人,应向当地监管部门举报。(记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