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运动锻炼要“悠着点”
关注济源网微信
对热爱运动的人来说,跑步、跳操、打球、骑车……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打卡项目。即使天气再热,清晨的河边小路上,夜晚的公园广场里,依旧能看见不少人运动的身影。
热爱运动是好事,但切记量力而行,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运动过量,很容易中暑或脱水。
夏季超负荷锻炼可能危及生命
市民琪琪为了追求苗条的身材,一直坚持跳减肥操。琪琪认为,夏天是最佳的减肥时段。在家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跳操一个小时,那种挥汗如雨的感觉让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其他季节跳操一二十分钟才会出汗,夏季天气炎热,不运动都会出汗,再加上我跳操一个小时,出汗更多,肯定能瘦得更快。”琪琪说。
前两日气温飙升40多摄氏度,琪琪仍然按照自己的计划跳操减肥。
令她没想到的是,由于天气太热,琪琪在跳操时,竟然热到昏厥,若不是家人及时发现将她送医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医生告诉琪琪,夏季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从而引起热晕厥的情况,并提醒她要多喝水,补充水分。
前几日,一位市民在打球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幸好在现场有懂急救的队友为其服用了速效救心丸并做了心脏复苏,随后120赶到将这位市民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谁能想到,夏天运动竟然会危及生命。有40余年从医经验的柴站医生表示,高温天气,运动时人体出汗多,血液黏稠度随之增加,易形成血栓。另外,夏季人体交感神经易兴奋,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会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引发猝死。值得注意的是,猝死的人中,不仅有中老年人,还有年轻人,常见的病因包括恶性心律失常、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掌握科学锻炼方式 更好呵护身体健康
高温增加了运动风险,那么,如何在夏天健康运动?一些专家和运动达人分享了经验和建议。
穿戴要科学。室外运动时,最好佩戴遮阳帽等,适当对头部和面部进行保护,宜穿浅色、宽敞和排汗效果好的户外运动服饰;室内运动时,穿着深色衣物能帮助身体更快散发出热量。
时间要适宜。夏天进行运动时,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气温比较凉爽的时候。具备一定的“热适应”能力后,可逐渐调整时间,以增强“热适应”能力。耐热能力较差、患有疾病者不宜在热环境中过度运动,避免中暑。高温条件下运动,要随时观察机体反应,如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并休息。
拉伸不可少。虽然夏季气温高,但运动前后的拉伸必不可少,运动前拉伸可以帮助放松肌肉,避免在运动中受伤。运动后的伸展训练能改善由于乳酸积聚而造成的酸痛感,防止肌肉僵硬和血液淤积在肌肉里。
适量最关键。体质好、有运动基础的人,锻炼时间每次60分钟为宜。体质弱或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每次运动20~30分钟为宜。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建议选择游泳或强度相对较低、节奏较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散步等。
科学补水。夏季运动前和运动中可以喝一些运动型饮料,迅速补充电解质和糖分;运动后适当补充水分。需要注意的是喝水应少量多次,迅速过量喝水会刺激胃,且水利尿,反而会造成水分的流失。
合理降温。运动完大汗淋漓之时,如果马上降温,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各器官的新陈代谢快速增加,极易引发感冒等疾病。正确的做法是先休息一下,然后擦干身体,再用温水洗去身上的汗液,及时穿好衣服。
高温天气学生上体育课要留心
夏季阳光强、气温高,紫外线“爆表”,上户外体育课的难度随之增大。如何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保护好学生,是学校和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体育课需要跑步、打球,现在户外温度这么高,看着孩子被晒得黑黝黝、红彤彤,我真心疼。”一年级小学生乐乐的妈妈告诉记者,乐乐回来说有几次上体育课时差点晕倒,这让她不知如何是好。
烈日炎炎,学校和老师不仅需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还要通过夏季体育课,形成学生合理限度的“热适应”,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既要确保夏季体育课质量不打折扣,又要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师在夏季教学内容的安排需参考季节特点。”轵城镇留养中心小学校长崔继通介绍,在高温期间,要避免长时间的有氧项目练习,安排学生轮流休息,轮流参与活动。
夏季体育课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运动强度,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运动强度及运动量,一旦发现学生过热或出现乏力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运动。教师注意不要让学生长时间在阳光下停留,上课地点尽量选择通风和阴凉的地方,减少学生在阳光下运动的时间。
夏季气温高,学生心率比以往略快,运动后,心率会大幅提高。教师在运动负荷安排上要考虑这些因素。夏季体育课后,学生流汗、口渴的生理反应会更明显。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课后如何给自己降温,如何正确补充水分,不要急速喝冷饮,不要对准空调、电风扇猛吹等,不因图一时之快造成对身体的伤害。(记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