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廉语】鲍永为官刚正不阿
关注济源网微信
鲍永,字君长,东汉上党屯留(今山西屯留南)人。其父鲍宣,是汉哀帝时的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鲍永时为郡府功曹。王莽杀了鲍宣,亟欲灭其子孙,以斩草除根。都尉路平承其讽旨,阴谋加害鲍永,去邀功请赏。太守苟谏是个正直的官员,他非常同情鲍永家的遭际,遂将鲍永安排在自己身边为吏,时时加以保护。
建武十一年(35年),鲍永由鲁太守被征为司隶校尉。鲍永不愧是一代司隶的后代,他上任不久,就以弹劾赵王刘良轰动了京师。赵王刘良,是光武帝的叔父,曾亲手抚育刘秀兄弟长大成人,新莽末年又随刘秀起事,妻子和两个儿子皆被王莽军所杀害。刘秀称帝后,他被封为赵王,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皇亲贵戚。这年,中郎将来歙病故,赵王去参加葬礼,在回来的路上,车过夏城门时,恰与右郎将张邯的车马相逢在城门中,因道路狭窄,交通阻塞。刘良遂大发脾气,破口大骂张邯的车夫,又将门候岑尊召去斥责了一顿,并让他磕头马前,羞辱不堪。
鲍永闻知,则不顾他是多么尊贵的国戚,仍止疏请奏他“知为诸侯潘臣,蒙恩入侍,明知岑尊为六百石之帝城门候吏,而肆意羞辱,逼令磕头认错,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赵王刘良因此被降为赵公。由于鲍永不避权贵,严于执法,使朝廷风纪肃然,公大臣莫不戒慎。鲍永还将鲍恢辟为都官司从事,同他一道纠纷不法。这位鲍恢也是一个“抗直不避强御”的猛士。从此,鲍永更是如虎添翼,就连光武帝刘秀也常对身边的人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那时权贵就是如此害怕这两位刚正不阿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