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四水激荡英雄壮歌,锦绣潇湘厚植红色基因。在罗霄山脉北麓的湘赣两省交界处,有一小镇,因明代以来文姓聚居于此,逐步形成墟场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因母亲姓文,3次来过这里的毛泽东,把这里称为自己的“外婆”家。秋收起义,让这里举世闻名。
湘水汤汤,钟灵毓秀。依然记得去年6月,我应邀参加湖南大学地方金融知识业务进修学习,有幸参加了“追寻历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
在湖大学习的日子,每天被这片饱经鲜血浸染的三湘大地所感染,被这片写满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所吸引。清晨漫步橘子洲头可感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恣意豪情,黄昏伫立爱晚亭可领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诗意。
29日上午,一众人自湖大分乘两辆大巴沿湖南最美乡村高速公路——荷文高速顶着骄阳出发,伴随拂面而过的微风,俯瞰胜景无边的潇湘大地,如同驾驶了两艘快艇,飞驰在碧波浩荡的海洋。
随着飞驰的车轮,我的心早已飞到了红旗翻卷如潮的峥嵘岁月,仿佛听到了挥舞着镰刀、斧头和枪支起义勇士们的喊杀声。
经过2个多小时车程,我们一众人来到仰慕已久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正午,气温骤升,盛夏退去最后一缕春天的芬芳,一下子就拥有了三湘大地最炙热的情怀。太阳火辣辣的,挂在天空,阳光穿透云层,将文家市镇秋收起义纪念广场的雕塑照耀得熠熠生辉。广场旁,巨大的红旗雕塑巍然耸立,旗面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几个大字赫然入目。雕塑中间有两只巨手,一只手紧握枪杆向上,代表“枪杆子里出政权”;另一只手托举着一个燃烧的火炬,代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望着鲜艳的红旗,我再也把握不住带羽的思绪。湖南的红不只是景象上的红,更是意象上的红、精神上的红。“半部近代史,一群湖南人。”湖南革命先辈灿若星辰,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重要萌发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转折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革命胜迹星罗棋布、革命大潮风起云涌,“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湖南以其砥柱之坚、开创之功、牺牲之众、贡献之大,奠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拾级而上,步入秋收起义纪念馆。沿着《西江月·秋收起义》的红色历史轨迹,“光辉起点”的历史被一页页翻开,一张张照片诉说着那一段远去的峥嵘岁月,当年的铁血征程和壮怀激烈,被一件件文物深情讲述。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时光回溯到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受挫的工农革命军三路人马会师于文家市的里仁学校。在这里,起义部队打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镰刀斧头军旗。在这里,时年34岁的毛泽东作出放弃攻打长沙、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培植革命队伍的宏伟决策,为中国共产党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开始了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书写了力挽狂澜的光辉篇章。
文家市里仁学校旧址,古树葱茏,绿草茵茵,参观凭吊的人络绎不绝,个个脸色显得崇敬而庄重。院落两边墙上,依然保存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权”等内容的红色标语。9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之际,革命先驱者在此作出重大决策,书写了一段起死回生、波澜壮阔的历史。
1927年8月18日,毛泽东在湖南省委会议上坚决主张,秋收起义不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而要举起自己的旗帜,只有共产党的旗帜才是人民的旗子,才能号召群众。
何长工、杨立三、陈树华等人反复推敲、修改后确定,旗底为象征革命的红色,旗中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金色五角星,五角星正中央为镰刀和斧头图案,旗左边书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诞生了,并在秋收起义公开打出,表明了我们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决心。
沿庭院拾级而上,简陋的桌凳,原始的桐油灯盏,暗旧的镂花门窗,是工农革命军战士的住地。在学校左边一个寂静隐蔽的小院里,4间房子一线排开。这里,曾经居住过秋收起义的指挥员和参与者,其中一间就是毛泽东的住房。简陋的房间里,引人注目是桌上的油灯——当年,这盏油灯的微弱之光,最终化作了指引共产党人前进道路的火炬。
院内一棵枝叶茂盛的石榴树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导游说这是一棵特殊的石榴树,有很长的历史。这棵树除了在毛泽东去世的1976年结过一个果子,此前此后从未结果。
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望去,就是“会师操坪”,操坪由文昌阁前襟墙与门楼、讲堂、新斋、外围垛墙抱合而成。历经岁月的沧桑,操坪上几棵大树今天依然生机勃勃。
9月19日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成德堂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最终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9月20日,嘹亮的军号声将1500多名工农革命军官兵召集到了里仁学校操坪上。红日初升,一批如朝阳一般的年轻人,簇拥着一身老蓝布衣衫、一双草鞋的毛泽东,听他作出发前的动员。
毛泽东站在里仁学校操坪前的台阶上作动员,用浓重的湘潭口音大声说: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一点挫折,但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反动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团结得紧,继续勇敢地战斗,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讲到这里,毛泽东打了个比方:“我们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但只要我们团结紧、打仗勇,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的!”
“会师操坪”树木繁盛,青草芳芳,虽然已经历过百余年风雨,但这座载入史册的里仁学校,依然保存完好,伫立在风景秀丽的文华山下。耳畔似乎还回荡着毛泽东慷慨激昂的声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张当年里仁高级小学第十班的学生的合影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导游讲到,一个坐在中间穿白衣服的小男孩,就是14岁的胡耀邦。他身边穿着黑色衣服的个头稍高的小男孩,就是他的表哥杨勇。
在里仁学校操场边,一面较为低矮的围墙。 “会师操坪”的那天,有两个十几岁的学生细伢子与伙伴们趴在这处墙头上,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带着浓重湘潭口音的激情动员。这两个细伢子,一个就是后来担任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另一个就是英勇善战的开国上将杨勇。馆里陈列着从秋收起义中走出来的28位将军的名字,其中就有唯一的一位女将军李贞。睹物思情,大家不免情绪激荡,回味着这片热土上的红色传奇。
“先有文家市,后有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上,文家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提出: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到湘粤赣省边境去,坚持农村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明大道。中国革命的战略转折点就此出现,文家市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相聚恨短,纸短情长。离别在即之时,我们面对着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纷纷合影留念,总想多留下一点革命的痕迹。人们在这里不禁驻足观看与思索,那一段远去的光辉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已转化为红色基因,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信仰,成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张长华)
以“动”防“冻” 保障山区群众用水畅通
2024-12-2712月26日,示范区民政局联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共同开展、中国福彩公益金资助的济源示范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暨2024年济源“菁苗”关爱暖冬公益行活动走进大峪镇偏看学校,为这里的儿童带来了寒冬里的温暖与希望。
2024-12-2712月26日,示范区党工委九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2024-12-2712月24日,工行济源天坛路支行工作人员凭借高度责任心和专业业务素养,与警方积极配合,成功阻止一起电信诈骗。
2024-12-27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济源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示范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文化城召开。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