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和济源的不解之缘

2024-05-29 09:1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崔鑫

     我是豫南的姑娘,与济源的缘分是在河南大学产生的。现在,细细回想,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

  上学的那会儿,4个人的河大寝室里,济源人占2个,剩下的一个,还是挨着济源的洛阳人。书生岁月似水流年,几年求学深厚感情,在毕业时,说好的一起坚强,但终究,没能逃脱再见的悲伤。临行告别中,我们依旧泪水涟涟。

  那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也是山高水长各奔天涯的心酸。记不起,当时哭了多久;也记不清,我们4个人谁先迈开的脚步。回忆中,特别清晰的是“有机会到济源转转”“有机会到洛阳看看”“有机会到漯河玩玩”。

  河大的几年生活,同学的济源话,我始终没有听懂过,甚至引起我和洛阳同学数不清的抗议。在同学普通话与济源话反复切换下,我们无奈的心,慢慢地、慢慢地,也就变成了默认,有时还不时地问问,“麻雀、土渣、门后、昨天”等词语,用济源话怎么说。4个人欢闹过后,如同阳光的友谊,在河大浓厚的墨香中,更显得绚烂无比。

  毕业后的我,在豫南老家上了班,按照原先的规划,不出意外的话,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离开老家。在豫南的这块土地上,我想自己一定能等到同学们的到来,大大方方地做一次东道主,把豫南城市的故事讲给她们听。但,人生的剧本,有时真的很意外。

  2017年夏天,我通过单位的领导,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当时他是一名军人,听说在单位还很优秀。从我的领导和部队领导的交谈中,话里行间意思是,这个小伙有思想、很稳重、有本事,在同批的排长中,是第一个进机关,又是第一个当副连长的。

  当真正接触后,我感觉他有点“小白”,对谁都很热心。别人说点什么,他都很当真。这可能是部队上令行禁止、说一不二的作风体现吧。比如:第一次见面,天气炎热,他问我喝不喝冰水,我说不喝。果不其然,他就只买了自己的那一份。

  说真的,当时与他谈恋爱,我没抱多大希望。尤其听到济源人三个字,脑子就会想到济源话的难度,心里不免打起了退堂鼓。但在慢慢的接触中,我感觉这个济源小伙,真的很不错。

  部队里举行技能比武,他有幸被选中,这项比赛,团里就推荐了他一个。听领导说,比赛规格较高,要求干部带领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科目。参赛选手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是精挑细选。比赛内容有20多项。其间,我们几个月失联,等再联系时,他已经躺在部队的医院里。悬崖攀登的失误,造成胸部肋骨骨裂。一听到医生要手术,我就瞒着家里,凌晨踏上打小没有坐过的火车,去医院看望他。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决定离家去外地,可能是出于友谊,也可能是出于道义,又好像是爱慕,那种感觉和情愫无法用语言描述,总觉得偏颇。

  “李洋,贺的胸部骨裂已经超过一星期,按常理说,那种疼,普通人无法感同身受,但他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韧劲,奈何上天不眷顾。”他的旅参谋长说。

  就这样,我对愚公故里的济源人,有了新的认识,骨子里实在、倔强,好像天生没有他们克服不了的困难。

  道别了豫南,豫西北用热情宽广的胸怀迎接了我。2018年11月10日,我嫁到了济源。

  从人文古迹的深厚底蕴,到青山绿水的现代都市,济源,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济源真的很美,那种美如同清晨的露珠,闪烁着纯净无瑕的光芒,令人怦然心动;济源又真的很有魅力,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让这座城市更加多彩,更加富有生命力。

  如同风雨过后,他在这里等你,你不来,他也不走。(李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