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安全度夏,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查收

2024-05-27 09:10:46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崔鑫

       5月24日,济源晨报以《高温持续“大烤” 游泳消暑受热捧》为题,对当下热门的游泳运动进了关注。

  报道发出后,不少市民表示,在炎热的夏季,虽然游泳是人们锻炼、消暑的不错选择,但也是各类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易发期。如何预防溺水成了市民游泳或玩水时的头等大事,想要避免意外发生,就得时刻紧绷安全弦,谨记防溺水知识,全面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

  户外游泳风险大,对野游说“不”

  济源水资源丰富,境内分布着不少河流湖泊。夏季雨水频繁时,这些河流湖泊的水位会随之上涨,但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些上涨的水面较为平静,水流的速度也较慢,没有太大危险。实际上,在相关专业人士眼中,这些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极大危机。

  “大家要牢记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要‘野游’,即到野外水域游泳。”济源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队长“鬼龙”介绍,野外水域的情况复杂,暗藏的危险较多。对户外活动经验不足的人来说,如果抱着侥幸心理下河游泳,很容易发生危险。

  “大家一定要对野游说不,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存有‘我会游泳,就游一会儿应该没事’的心理。”“鬼龙”说,“就拿牛王滩水域举例,虽然部分水域看似平静,水深也比较浅,其实水面下的情况非常复杂。一旦有人遭遇危险,必须是具备丰富的户外游泳经验和较强应急处置能力的专业人士才能展开救援。”

  “鬼龙”告诉记者,济源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队员每次下水参与训练或者救援时,都会做好充分准备,除携带专业装备外,还会提前热身,并对水下情况进行踩点、分析等。“在户外水域,暗流、深坑、水温差等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即使室外温度已经三十多摄氏度,但水下温度可能十几至二十摄氏度。如果队员贸然下水,很容易因温差导致腿抽筋,从而发生危险。”“鬼龙”说。

  近年来,济源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济源蛟龙水上义务救援队等救援组织参与了多起户外溺水事故救援。在他们看来,户外游泳风险大,大家一定不要野游。

  “大家要时刻避免侥幸心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尤其青少年心理、身体发育不成熟,家长一定要严加看管。父母除以身作则外,还要时刻教育孩子远离户外水域,更不要单独下水。”“鬼龙”说。

  室内水域选择多,合理选择是关键

  相比较户外水域,室内水上乐园、游泳馆等场所水质干净,也不存在暗流、深坑、水温差等危险因素,所以在不少人眼中,这些地方是消暑避夏的好去处。

  事实上,虽然与户外水域相比,这些室内场所的安全度比较高,但大家在这些场所游泳、玩耍时,也要提高警惕,谨防意外发生。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游泳技术的高低不尽相同,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泳场地,不要贸然挑战深水区,更不要随意更换不熟练的游泳姿势。”从事游泳教练行业多年的小郭介绍,大家在选择游泳场所时,一定要挑选正规的游泳馆,不仅要查看各类证件是否达标,还要看救援等设备是否齐全。“正规的游泳场所配备有安全员,一旦有人溺水,安全员会第一时间进行救援,这点很重要。”小郭说。

  “成年人下水前应该进行充分热身,可以先在泳池边试试水温,游泳时佩戴好泳镜、泳帽等。”小郭表示,对于未成年人,家长要为孩子准备游泳圈等辅助游泳的装备,并根据孩子的身高、体质、年龄以及游泳技能掌握程度等为其选择合适的水深,尽量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孩子们天性爱动,喜欢探索,所以即使位于浅水区或者戴了游泳圈,家长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游泳动向,不要让孩子远离自己的视线。”小郭表示,“游泳圈等辅助装备经过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出现漏气等现象,孩子在游泳时,家长最好能够下水陪同,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一臂距离,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孩子的安全。”

  如何做到安全、清凉两不误

  最近几天,市民黄女士特意为孩子买了一块最新款的智能手表。原因无它,那就是这块手表具有实时定位、轨迹回看等功能。

  “最近天气热,孩子们在外玩耍时,就怕他们到河边玩水,所以每次孩子出门前,我都会叮嘱不要去河边玩。”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孩子年龄比较小,对潜在危险没有清晰的认知及判断能力,独自在河边玩水时,很容易发生危险。“大人不能24小时跟着他,也不能不让孩子出门,买个手表能放心些。”黄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地点也不相同。比如,4岁以下的孩子溺水高发地点主要是家中、户外的一些蓄水容器(水井、水缸等);5到10岁的孩子溺水高发地点包括水渠、池塘和水库;10岁以上的孩子活动范围大,溺水高发地点除以上地点外,还包括户外水域等。

  “对广大家长而言,要做到‘四个知道’,即知道孩子的去向、知道孩子的同伴、知道孩子的归时、知道孩子玩的内容。”“鬼龙”介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除了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其不要前往以上所提及的危险地带,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护、自救的方法。“如果在游泳时不幸溺水,要保持镇定,不要因为惊慌失措而手脚乱蹬。科学应对溺水的办法是仰起头,将鼻子露在水面上,尽量放松身体,屏住呼吸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仰泳的姿势,漂浮起来后再缓慢呼吸。”“鬼龙”说。

  “鬼龙”表示,水下救援对自身体质、游泳技能等要求非常高,如果同伴不慎落水,同行人员千万不要盲目下水施救,更不能因为害怕而逃离,不向他人求助,隐瞒同伴落水事实,耽误宝贵的救援时间。

  “正确的做法是大声呼救,向周边的成年人寻求帮助,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鬼龙”表示,“如果同行人数较多,可以分头行动,就地取材,寻找一些漂浮物(救生圈、木板等)抛向溺水者,切记不能直接跳下水施救,落水者出于求生本能会对施救者做一些应激反应,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能力应对,很可能会被溺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记者 王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