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是美好的象征。在人们的心目中举足轻重。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杨柳眷恋有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进步,我对杨柳的认知得到逐步升华。初时,以为杨柳是杨树和柳树的统称,后来才知道杨柳就是柳树,传说帝赐其姓杨,故名杨柳。再后来,也知道了它既能代表春天和故乡,还能传递思念和伤感。
儿时的农村,房前屋后、沟壑渠畔、河流两岸,处处都有杨柳的身影。柳树的细腰里,藏满了我们童年的秘密。
春暖花未开,杨柳便已泛绿发芽,柔软的杨柳枝便成为我们制作柳笛的最佳材料。选一段光滑没有枝杈的枝条,双手从一端轻轻反向拧动到另一端,而后缓慢抽出其中的枝条,设法将皮管剪裁整齐,将一端口轻轻捏成扁状,并环一圈刮去表皮,露出一截白中泛绿的瓤,柳笛就做成了。大小长短各异,音质相差悬殊,长而粗的音质浑厚,像牤牛“哞哞”的叫声;短而细的音质尖厉,像寒蝉“唧唧”的凄切声。虽不着调,但我们呜呜呀呀,乐此不疲。
日渐转暖,杨柳枝又成为我们“儿童团”团员的道具。折一些枝条编成一顶圆形帽子,头上一戴,手持一长棍作武器,威风凛凛列成一排,俨然“儿童团”的小战士,站岗,放哨,打仗(分成两班对打),酣畅淋漓,不亦乐乎。
杨柳枝头的蝉声,勾起我们不尽的馋意。趁饲养员不在,我们偷偷进入马房,寻机薅下一根长马尾,对折,搓绳,绳尾从绳头圆圈中穿过,捉蝉的套就做好了,将套固定在长杆上,一切准备就绪。大红的太阳,蝉叫正欢,我们悄悄潜到树下,盯住猎物,手持长杆将套无声无息送到蝉的头部,套住,猛一拉,套就收紧,正好套在蝉头颈联结处。它想跑已不可能,只能乖乖地成为我们的囊中物。有的蝉傻傻地还用两前爪去试探,结果套住了爪子而被俘获。带着收获回家,注定有一场饕餮大餐。
上了学,才知道,杨柳不仅仅是杨柳,不仅仅只有童趣,还有情思缠绵,离愁别绪。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吹面不寒杨柳风”“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杨柳与春景相融,造就了无数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催生出一幅幅千古流芳的山水画,奏响起一曲曲《折杨柳》般千年传颂的华章。
春上,随朋友到沁河滩捋柳芽,原来,杨柳芽还是一道美食。
春光易逝,杨柳常在。经历春的萌动,夏的洗礼,秋的飘零,冬的严寒,春来,依旧是满城杨柳,郁郁葱葱。
“明年春杪,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张建平)
4月20日,“山水之间 相逢济源”2024年王屋山旅游节开幕式在世纪广场举行。
2024-04-22今年一季度,济源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10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高于全省增速36.4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2位。其中出口31.6亿元,增长27%;进口78.2亿元,增长8.2%。
2024-04-234月18日,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张宏义主持召开管委会推进济源东区科创岛及EOD项目专题会议,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2024-04-19连日来,济源两会精神在示范区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真抓实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2024-04-23近年,示范区深入开展“书香济源”建设,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深层文明力量,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塑造城市文化气质。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