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穿越岁月的追忆

2024-04-24 10:3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前不久,我和妻子回到大峪镇槐姻村龙台的舅父家,参加我舅父薛龙旺的立碑仪式。

  我有五个舅舅,薛龙旺是我的四舅。在我的记忆里,四舅是一个令人敬仰和值得怀念的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没有上过学,凭借自己的努力,有了文化,195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四舅为人忠厚,处事公道,乐于奉献,被村民推举为生产队长,且一干就是30多年。他精通木工和泥瓦工技艺,生产队的集体农具大多出自他手,村里及周边谁家修房盖屋,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深谙农事,犁、耧、锄、耙,扬场、放磙,各种农活样样在行。生产队里的春种秋收,他都能做到不违农时,精心安排,把生产队管理得顺顺当当。

  为了改造村里的耕地环境,20世纪70年代初,四舅积极响应号召,对村里的赵北沟荒坡地进行综合治理。他带领村里仅有的十几名男劳力,破石垒岩,平整土地,苦战两冬两春,硬是在昔日的荒沟坡地里改造出十几块梯田,让“赵北沟”变成了“赵北坪”,一时被乡里树为先进典型予以褒扬。之后,四舅又带领村民在河滩筑起了一道拦水坝,使村里的一部分田地得到了灌溉,提升了产量,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问题。四舅一心为公的信仰追求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

  然而,四舅一生命运坎坷,家庭多灾多难。他37岁那年,舅妈因病去世,撇下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还在怀抱之中。可是,这个幼小生命不久也因病不幸夭折了。面对如此困境,四舅既当爹又当妈。为了孩子们的吃穿,他学会了纺线织布,纳底做鞋,缝制衣裳;学会了碾米磨面,做一日三餐。至今,四舅手拿针锥纳鞋底、纺花车旁纺棉线、织布机上娴熟的穿梭动作还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他受尽了艰辛与磨难,却从未因家庭的处境使集体生产受到影响,也从未在他人面前流露出任何的悲观情绪,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了孩子们不受委屈,四舅在舅妈去世后一再谢绝好心人的撮合说媒,一直没有续弦。他凭着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并先后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就在四舅逐渐走出困境,晚年该享清福之际,谁知常年的艰辛劳累使他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不久,他又因白内障双目失明。即使这样,他心里还装着对子孙们满满的爱。

  四舅家的院子中有一棵不大的核桃树。核桃成熟后,会掉落到地上。四舅听到响声后,就用双手四处在地上摸着找这个掉下来的核桃,每找到一个就放进盒子里。他自己一个也不舍得吃,把积攒下来的核桃全留给上大学放假回来的大孙子。

  有一次,我从焦作回去看望他,只见他竟拿着扫帚,凭着记忆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就在那一瞬间,我被四舅的坚韧性格和强大内心深深感动。我当即想到自己应该为四舅做点什么。回到焦作之后,我便找人联系到了市里最好的眼科医生,让其为四舅诊断治疗。当我从老家把四舅接过来,让大夫当面就诊后,却被告知因严重的心脏病而不能手术。为四舅医治眼疾这一心愿终未能完成,成了我的遗憾,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如今,四舅已经离开我们20多年了。追忆四舅的一生,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自己一生的默默付出,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大爱。他坚韧、勤劳、善良、无私的高贵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前行!(朱兴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