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延庆寺里四令堂

2024-03-27 09:3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延庆寺四令堂里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史料记载,自四令堂落成之日,参观者就络绎不绝。

  说到四令堂,不得不先说当年四令堂的主人陈省华。

  公元981年,四川阆中人陈省华为济源县令。这位出身寒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县令,深知读书不仅可修身,还可治国、平天下。县令任上,他清政廉洁,勤政爱民,更不忘教子读书,着意将读书之家风传承于子孙后代。

  踏遍济源山水乡村的他,当看到公元687年已落成的龙潭湖畔延庆寺,潭水澄澈,湖边亭台、竹林假山、寺庙殿宇倒影水中。这里背靠青山,有日夜喷涌的一泓湖水,有清静幽雅的环境,这不就是官人要觅的寓舍、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于是,陈公携妻冯氏、长子陈尧叟、次子陈尧佐、三子陈尧咨在延庆寺住下,开始了对孩子们严格的读书教育。

  陈省华见孩子们在这里学习静心,玩能助学,日有所进,成长惊人,即使为官他地,家眷也不曾离开。一次,孩子们去父亲的为官地团聚。他竟将三个孩子送到城外江对岸的一座山洞中苦读。看来,这良苦用心,是防富贵人家出纨绔子弟。

  孩子们步入仕途,陈老爷子依仕途所悟,更不忘家庭教育。一次,三子陈尧咨从知府任上回家,父母问其任上功绩,三子炫耀,迎送客人,为博同僚心欢,表演射箭小技,父母听后,大骂为官没勤政为民,这算什么功绩,责骂声中又加上杖责。陈公严格的家庭教育,可见一斑。

  功不负人。陈公经过严格的家庭教育,包括其女婿傅尧俞在内,一门出了四进士两状元两宰相,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奇迹。人们惊呼,陈家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济源人也直呼,济源成了北宋陈家的发迹地!看来,这里真是钟灵毓秀,育人好地方,难怪后人把公元1036年落成的凌空28米的舍利塔称为文峰塔!

  陈公家教成功,才俊满门,倍受世人称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当世称衣冠之盛者推陈氏”,大文学家欧阳修也用《卖油翁》一文来赞美陈公三子尧咨在读书、学技上的悟性和谦虚。这篇文章今天选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文中大意:一次,尧咨射箭于家圃,见卖油翁对其善射并不十分赞许,忿然。卖油翁教人于无声处,使其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态度遂即由自矜、盛气凌人变成了心悦诚服。这种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品格优秀的年轻人,谁不喜欢?这良好的素养不正是来自良好的家庭教育?尧咨能状元及第、堪当大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074年,陈省华的曾孙、陈尧佐的孙子、虞部员外郎陈知俭路过济源的延庆寺,见到当地乡民记录其曾祖在济勤政的碑刻,曾祖、三位祖父读书处的匾牌犹在,感慨之余,便于延庆寺内,在曾祖、祖父原来读书生活的地方修建了四令祠堂,记下了当年祖辈在济源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四令堂,当年陈家父子在济源生活学习的地方。一次,笔者怀着“高山仰止”之心,走近四令堂。单檐悬山,廊檐下悬“四令堂”木牌匾的建筑。堂门紧锁,隔门缝向里看去,内部还没布置好。外观看,应是近年修复的。廊道东西各有一通一人多高半截斑驳的石碑刻,模糊的“四令堂”三个字尚可辨出,应是当年“四令堂”前的老碑记。今天,它依然坚守,诉说着自己的生平,见证延庆寺的变迁!

  我的思绪在千年时空隧道中时而疾驰,时而驻足,真想邂逅陈省华老爷子,问问他当年是如何传承好家风,使孩子们刻苦读书,清廉为官的。

  今天的四令堂,早已人去楼空。然而,陈家父子在这里刻苦读书,为官后德济天下人的精神还在,家风的传承还在。这里的一枝一叶,一砖一瓦,浸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那些战场不怕流血,屠刀前不惧献身的民族英雄,他们的骨子里满满的民族精神呀!伟大的民族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但凡走进这里的人,都会受到感染,受到启迪。

  四令堂的主人陈公省华,是中国古代好家风的传承人,是好官,更是好家长!

  准备离开时得知:延庆寺、四令堂原貌修复。今天,寺外围的龙潭公园已经修复。可以期待,这里将是一个自然、人文景观俱全的旅游胜地。当你或你带着孩子一同走进延庆寺、四令堂、寺外的公园,在享受自然美感的同时,那些散发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人文景观对孩子们来说,更能触动心灵,催人上进,读书成才,为国奉献。

  可以期待,延庆寺、四令堂、龙潭公园,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好地方!(茹书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