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土馍

2024-03-14 09:1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远离故土,总会悄悄带上一包乡土。如果水土不服,就用当地的水煮家乡的土,澄清后,像喝汤药一样,把清甜的土水喝下去。于是,初入异乡时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全无。其实,在世界各地,吃土自古就有,并非中国人的专利。北美和非洲的一些土著,至今仍选取细土,制成土饼来吃。

  把吃和土联系在一起,是需要智慧的。《本草经疏》中说,这土,“入药治泻痢冷热赤白,腹中热毒绞结痛者,取其味甘而气和,能安和脾胃,止下血及解百毒也”。漂泊在外,异乡水土和饮食的变化,打破了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胃肠功能就会紊乱,常常水土不服。饮了家乡的土水,可以自我修复机体,以适应新的环境,自然就会“服了水土”。

  做土馍,选土首选白土,中国人奉为观音土。《本草蒙荃》记载,“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选土,挑选有白土的土崖,要取山壁高处或半山腰处的,陈年壁土,呈灰白色,直壁之上、无雨水侵蚀、无草木生长、无虫蚁噬咬者为佳。选好土崖,刨去表皮,采集内里干净的白土块,碾碎,筛取细面留用。

  乡亲对观音土是极有感情的。过去,生产力落后,加上战乱袭扰,许多人靠天吃饭。一遇到天灾,颗粒无收,糊饱肚子就成了问题。只能选用精细的土面,简单加工,囫囵吞下,算是浇灭了腹内的饥火。这土,遍地都有,随取随用,好似救灾救难的菩萨,故名观音土。只是,吃观音土噎得慌,只有服下大量的水,才能送入肠胃,于是就形成了泥巴,梗塞肠胃,常常腹胀身亡。

  即便如此,也不减弱人们对这厚土的热爱。过去缺医少药,这观音土富含矿物营养,包治“百”病。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感染霍乱弧菌等引发的腹泻,弄得指挥官搔头挠耳,不知所措。法国科学家雅克.德.拉帕伦用十多种黏土实验发现:蒙脱石具有胶体分散性,到了肠道,不会成团,分散开来;失去水分的蒙脱石,会重新吸附水分和其他分子,以止泻和解毒;达到一百至二百摄氏度时,蒙脱石逐渐失去水分;进入肠道,不会被吸收,最终会排出体外。这些观点,竟与《本草经疏》有异曲同工之意。腹泻引火的蒙脱石散,竟出自几千年前吃土的习俗!

  民间用土的智慧不可估量。河南省济源市有味小吃叫“土炒馍”,据说源自愚公移山的故事。济源背靠王屋、太行两山,是“四渎”之一的济水发源地。传说愚公挖山时,率子孙三人荷担,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路途遥远,妻子担心他们水土不服,做好“土炒馍”,让愚公携带,既能挡饥、防病,又便于携带。王屋山上的白土,细腻光滑。以此土烘焙,精心炒制而成:面粉发酵,加入食盐、鸡蛋、芝麻、花椒叶,揉成面团,搓成指头粗的条状,切成花生大小的面块。土面入锅,加热,“噗噗”冒热气时,撒入面块,细心翻动,三五分钟而成。笊篱捞出土馍,筛去浮灰,即可食用。高铁、高钙、高锌、高钾的土馍,征服了许多人的胃。

  山西省垣曲县,是舜帝的故里,也有藏匿在热土里的美食,名曰“炒琪”,也叫面豆、琪子豆、土馍、炒指等。琪为玉中精品,古人常以琪借代美好,以喻珍异新奇之物。孩童时代,总以口袋里的几颗琪子豆为荣,炫耀地拍拍,豆子碰撞作响,常引来小伙伴羡慕的眼光。咬一颗,花椒的清香,面粉的糊香,伴着淡淡的土香,私下暗暗为他们咽下口水而开心。别的食物制作,或水煮,或油煎,或铁鏊烙,或炭火烤,或石子烫,这味美食,只用高温消杀过的土,很干净,不带任何病菌。这炒物之土,算是天赐之福!

  济源的水土是有灵性的。据说,有味伏龙肝,却是多年用当地柴草熏烧结成的灶心土,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等功能;百草霜也是一味中药,中医用来治疗出血性疾病,止血润燥和营,却是农家柴火野草造饭时黏附在锅底的黑色粉末,老乡称为“锅底灰”。王屋山高耸峻拔,济渎水源远流长,这方沃土滋养下的文明,酝酿了除灾祛病故乡之汤,涤荡异乡奔波的苦楚。直到今天,民间依然沿用伏龙肝和百草霜两味土药,来辅助治病。

  我见过《上阳台帖》,那是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公元744年,他与杜甫、高适北渡黄河,到济源的王屋山阳台观寻访朋友司马承祯。这承祯,自幼笃学好道,经法、符篆成就颇深,深得武则天女帝赞赏。唐玄宗时,奉命建造阳台观,在王屋山开宗立派。李白一行一到那里,方知承祯仙逝,只留书画存世。他慷慨而发,写下了《上阳台贴》,“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如此苍茫大气,怎能不让人顾盼有情?

  司马承祯说“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极有深意。吃土,从“肠”计议,用接触自然的最初始方式,增加体内菌群的多样性,坚固胃肠,回归健康,不得不叹服文化的魅力。如此想来,对于用心的人来讲,真正的有机生活,怎么会有天花板呢?(张富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