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新春走基层】炉馍香 年味浓

2024-01-31 09:28:06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崔鑫

割花

刚出炉的炉馍

 炉馍香

       时至年关,王屋镇谭庄村村民赵保证也变得越发忙碌:早上7时左右就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一天的劳作:做炉馍。

  谭庄村是示范区妇联和济源新闻传媒中心共同帮扶的脱贫村。这些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谭庄村紧跟时代潮流,搭乘“互联网快车”,将村民们制作的农产品送出大山,受到了众多市民乃至其他城市网友的欢迎。炉馍就是其中一个热销产品。

  直到今天,赵保证还记得2021年年关,谭庄村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的场景。在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和呼吁下,众多游客赶来谭庄。昔日村民们眼中寻常的手工馒头、咸鸭蛋等农产品,一时间成了抢手货,受到了众多游客的追捧。赵保证和其他两家村民联合做的炉馍也大受欢迎,两元一个,卖出了六七百个。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炉馍竟然有一天也能带来收入。”赵保证说,那次展销会后,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其他队员便鼓励他们每年年关做炉馍。“扶贫干部说,我们只管做,销路他们帮我们打通。”赵保证说,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他和那两家村民决定继续联手做炉馍。

  揉面、做胚、包馅……炉馍看似简单,制作工序却并不容易。1月27日上午,记者在赵保证家看到,三户村民分工明确,女人们负责做炉馍,男人们负责烧火、烤炉馍。时至冬日,积雪尚未完全融化,夹杂着炉馍香味儿和炊烟,在谭庄村白墙黑瓦房的映衬下,别有一番乡野景致。

  “往年这个时候正值农闲,我们都在家没事干,更别提有收入了。”与赵保证一家搭伙做炉馍的孔东英,一边用刀给手中的炉馍胚割花,一边对记者说,她今年60多岁,靠种地为生。每年冬季农闲时,就是她较为惆怅的时候,年纪大了,找不到活干。

  “自从开始做炉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一整天,有时候连午饭都顾不上吃。这日子既充实,又有收入,开心!”孔东英笑着说,今年从1月17日他们就开始忙碌了。

  “早就有人联系驻村第一书记买炉馍,我们一合计,直接就上手开干。”孔东英说,如今,他们每天能卖出300个左右的炉馍,销路根本不用自己操心。

  “他们帮我们拍短视频,上直播,这些炉馍还没出锅,就已经被预订了!”一旁的村民成妮忍不住接住话茬。她告诉记者,有了扶贫干部的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虽说赚不了大钱,但是足以让我们过一个幸福的春节。”成妮笑着说。

  在谭庄村,像赵保证、孔东英这样做炉馍的还有村民丁随连。与赵保证一样,丁随连也是与村里几户村民一起做炉馍。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小年了,丁随连开始接祭灶炉馍的订单。“这些是驻村第一书记牛江丽和其他驻村干部找来的订单。我们只管做,做好后,牛书记等人把这些炉馍送到客户手里。”丁随连说。

  “谭庄村不仅有炉馍,还有手工馒头、咸鸭蛋等,无添加剂、无公害,特别受欢迎。”站在赵保证家的院子里,牛江丽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村民把这些农产品销售出去,他们专门开设了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形式,大大增加了这些农产品的销量,也提升了村民致富的信心。

  “村民们的积极性现在很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谭庄村村民的日子,会像这炉馍一样,更加红红火火。”牛江丽说。(记者 李亚楠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