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2-25 10:0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示范区农科院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紧紧围绕“三农”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党建引领,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实验室,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企业、送到农户家。

  种业振兴 让中国人端稳中国饭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我们要培育出更多好品种,让中国人端稳中国饭碗。”近日,示范区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科研党支部书记彭涛信心满满地说,示范区农科院从上百万株小麦中选育出的济研麦20、济糯2号、济黑麦1号等8个优质高产特色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目前正在示范推广应用。

  在坡头镇石槽沟村示范应用优质高产高效半冬性小麦品种郑麦1860和绿色优质富硒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由济源市石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每公斤加价0.20元至0.26元收购小麦,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设立农产品加工课题进行研究,围绕济源特色功能粮食、果蔬、特色杂粮等产业,初步形成富硒紫薯麦芽片剂、速冻糯玉米、富硒缤纷面食品(挂面)等功能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近年来,一代代农科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作物新优品种示范推广力度,提高群众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认知度、认可度、掌握度,为现代种业发展增加新动能。

  走进示范区农科院试验中心,记者看到,一排排种子展示瓶五颜六色,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科技人员上山下乡、走访百村千户收集的古老、珍稀、名优的地方特色品种和野生近缘种材料。”示范区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不断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新品种新技术研究能力水平,累计收集引进小麦、玉米、蔬菜、林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品种及优质特色种质资源5000余份,完成繁殖更新3000余份,极大丰富了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为作物育种、种业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示范区农科院先后引进优质特色蔬菜、粮食、瓜果、杂粮、食用菌、中药材及旱作等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新品种68项,通过试验筛选鉴定和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应用推广优质特色新品种46项,促进产学研融合创新,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示范区农科院系统性调查和抢救性收集粮食、蔬菜、林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各类珍稀、濒危、特色、地方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样品,提交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并收到资源接收证明97份,完成任务量的120%,在全省各地市系统调查工作进展情况中排名第三;依托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产业优势,开展芸豆等特色品种培育,筛选出3个芸豆新品种“济紫芸1号”“紫芸2号”“紫芸3号”,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与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创新创业团队对接,开展洋葱杂交育种研发工作;与省农科院蔬菜团队对接,开展蔬菜杂交制种技术研发工作。

  科企联姻 构建全新利益共同体

  示范区农科院以政科企、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引导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与企业结成紧密的创新联合体、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探索通过“产业界出卷,科技界答题”方式,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痼疾,最终实现科研成果“即创即转,即研即推”。

  近年来,示范区农科院不断探索,与企业、产业、市场走得更近。

  ——与济源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探索生产缤纷面食,在冬凌草新品种示范推广和种苗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土壤安全利用等领域强化合作,并将“济农冬凌草1号”“济农冬凌草2号”生产经营权以50万元成功转让给对方。

  ——与绿茵种苗、阳光兔业、丰之源等国家、省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协同创新。

  ——联合省农科院加工所、畜牧所、中药材所、蔬菜所、食用菌所和粮作所等,与伟恒牛业、济世药业、农利多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正进行深入对接。

  示范区农科院党组书记吴五一告诉记者,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是双赢的机遇,科研单位的成果有了展示和转化的平台,科研人员发挥了自己的价值,企业直接得到了效益,且辐射带动周边的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发展。

  借势借力 构建多元融合创新链

  示范区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1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柔性聘请知名专家顾问13名,在农产品加工、蔬菜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提升科技人员的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

  向上借势。示范区农科院以省“十大战略”和省政府“中原农谷”建设方案的深入实施为契机,抓住豫西北创新高地建设和示范区种业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的关键机遇,通过相关具体的政策支持,顺势而上,持续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蔬菜制种、冬凌草品种培育和示范转化,扎实做好科技示范、科技服务,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

  对外借智。示范区农科院与中原学者、省农科院蔬菜所张晓伟团队联合开展白菜、萝卜制种相关研究与应用,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张扬勇参加济源首届菜花节活动并举办专题讲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杨建军、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花粉合作开展土壤安全利用相关研究;与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特聘省级以上农科院校6名教授,指导开展特色功能农业研究相关工作,弥补济源在人才团队方面的不足。

  横向借力。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示范区农科院结合实际,将科技研发优势与企业的市场经营及资本运作优势紧密结合,构建“企业出题、农科院答题”的科企合作模式,打造“成果共享 项目同申 平台共建”的互利共赢发展模式。

  谈及今后工作思路,吴五一表示,示范区农科院将紧紧围绕“王屋种谷”建设,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开展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培育、“卡脖子”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积极助力示范区蔬菜制种产业融入“中原农谷”规划建设和豫西北创新高地建设;持续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强化蔬菜制种产业研究,开发特色种质资源,培育一批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开展功能农业新兴产业研究,持续引进筛选国内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强化作物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等功能技术研究,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建设济源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基地,建设种质资源繁育保护圃,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种植,打造地方特色产业。(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郝荷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