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浅品“三味”

2023-11-15 10:2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年幼时,不懂鲁迅,其作品仅限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

  而今,我来了。绍兴,都昌坊口。缓步走在青石铺就的小街上,两侧木结构的古式老屋、镂空的门窗,三味书屋门前的乌蓬,沉默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鲁迅故里是周氏祖地,是其童年和青少年成长、学习的地方。观其居,思其人,先生无愧于“民族脊梁”。先生是深刻之人,对人对事对景,都能挖出政意,于事态、文学、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的解析,无不鞭辟入里。“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先生真实写照吧。先生是勇敢之人,在风雨飘摇的岁月,能不囿于书屋,投身洪流,著书立作,唤醒“睡狮”,家国情怀日月可见。先生应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坚守、端正三观,并时时“修剪”,为岁月静好而自立自新。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熬得住孤独,方能等到花开;吾在“三味书屋”另品得一味。何谓“三味”?难道是黄酒之清香、臭豆腐之异香、霉干烧肉之甜香?非也,正解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i hai鱼肉做成的酱)。可见,读书求学、治学何其深也。想起早年在三峡白帝城所见“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诗句,顾名思义,即不羡锦衣玉食、不羡山珍海味、思考书里学识。“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对于我等俗人而言,能守住“自我”不随波逐流,已难能可贵了。

  再品陆游的“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识”,似在说我与先生。先生曾经的孤独,现在我懂了。

  除了“三味”,绍兴的书法也是值得骄傲的,其起点之高、积淀之厚,令人叹羡。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原来是在这里写成的。王献之、智永、贺知章、陆游、杨维桢、徐渭、赵之谦、罗振玉、徐生翁、马一浮……书法生态链接环环相扣,传承有序。

  绍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的“中国书法名城”。品味绍兴书法,如饮黄酒,入口弥醇却后劲十足;如品臭豆腐,一口咬下回味无穷……不事张扬,却内蕴深厚。

  书法是绍兴文化的代表性缩影。绍兴的风骨,纵化古今,嵌在一撇一捺之中。文能化人,亦可兴城。我看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潇洒不羁”,陆游、鲁迅的“忧国忧民”,徐渭、徐生翁的“坚贞不屈”……

  书法江湖,是有宗派的。我是散修,如相声行当里的“海青”,没有师承。我不是纯正的书法写者,右手捉笔左手执刀,虽有书协会员名号,充其量算个书法爱好者。毕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何来成就?只能算是一个爱好吧。遵循理论上回归古典帖学,但不喜欢复古不化、陈陈相因、墨守成规、千篇一律,更不喜欢书法染上功利色彩。书者,广收博取、化陈出新才是正道。

  写字本不是目的,而是一场修行,文以载道是也。行走在绍兴,认真品读,我终于感悟:笔墨之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方为书道也。(徐春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