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时代 布局未来
原 娟
引子——
岁月如歌。
今天,迎来了济煤能源集团70华诞。
事业未竟。
今天,我们济煤能源集团站在了新时代的新起点。
回眸历史。
济煤能源七十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开疆拓土,雄关漫道真如铁。
济煤能源七十年,栉风沐雨,改革创新,勇往直前,人间正道是沧桑。
展望未来。
党的二十大,为济煤能源集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拓展了发展的思路,开辟了新的光辉大道,指引着济煤能源集团,向着百年企业的奋斗目标,破浪前行。
奋斗之歌——
人们说,艰苦奋斗——是济煤能源集团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这是齐百红董事长常说的一句话。
事实上,济煤能源集团成长、发展道路,完全证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的1953年,济煤能源集团前身——济源煤矿,就是在“艰苦奋斗”的号角声中,开挖出第一口矿井,挖出了第一锨煤。
在百米的矿井深处,我们的先辈们,靠着一盏盏油灯,点亮了深井下的黑暗;用一个个小镢头,开挖着一铲铲煤炭。
在低矮深邃的矿道里,我们的先辈们,拖着一个个荆条编织的煤筐,在黑洞洞的石缝间穿行,他们两只手攀爬着,他们两个肩膀拖行着,他们用无畏的生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拖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片光明,拖出了济煤能源集团光彩的今天。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中华民族那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艰苦努力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
还记得董事长用了二十几年的手机吗?那个诺基亚手机,是一个人内在的力量,是一个企业精神和信心的象征。
我们在齐百红董事长身上,看到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看到了艰苦奋斗带给我们的力量,看到了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的灵魂、磨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艰苦奋斗,永远不会过时。
文化之歌——
人们说,文化锻造企业——是济煤能源集团阔步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文化兴,企业兴,文化强,企业强。
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企业的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企业的兴盛。
文化知识是企业全面发展的“方向标”;文化知识是企业全面发展的“永动机”;文化知识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黏合剂”。
早期济煤能源集团,高举社会主义的文化大旗,靠社会主义的文化夜校,凝聚了社会主义的文化思想,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引下,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力量。
正是这文化的力量,让我们的企业永远保持着昂扬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在齐百红董事长的引领下,坚守文化信仰,坚持企业文化道路,用文化武装企业,用文化塑造企业,用文化提升企业,用文化发展企业。
齐百红董事长说,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可怕的,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危险的,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行之不远的。
为了文化、为了知识,我们办报纸。
为了文化、为了知识,我们成立济煤大学。
我们增强企业文化自信,我们坚守企业文化责任,我们让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迸发力量。
是的,济煤能源集团正在用文化认识世界,正在用文化改造世界,正在用文化创造企业生产力,正在用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正在用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正在用文化坚强着强大的企业市场竞争力量。
改革之歌——
人们说,革故鼎新——是济煤能源集团的活力之源。
革故鼎新,就是勇于‘破旧’,善于‘立新’,破立并举。
革故鼎新,就是善于发扬与继承,就是敢于改革与创新。
这是一个企业生生不息的智慧之道。
济煤能源集团走过七十年的道路,无不充满着“破旧立新”,无不充满着“革故鼎新”。
改革开放以来济煤能源集团四十年多年的发展,奔走的是“破旧立新”之路,奔跑的是“革故鼎新”之路。
济煤能源集团企业改制,就是勇于‘破’,善于‘立’。
济煤能源集团企业改制,就是辩证取舍、就是推陈出新。
济煤能源集团企业改制,就是引领和开启济煤能源集团新时代的伟大变革。
济煤能源集团企业改制以来,在董事长齐百红和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改革目标,完善和发展济煤能源集团企业制度,全力推进济煤能源集团企业管理体系现代化。
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以磅礴之势,打破利益的藩篱,全面建立了多种成分并存的现代企业制度。
大刀阔斧地“破”,展现济煤能源集团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魄力。
统筹谋划的“立”,彰显济煤能源集团“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的智慧。
从单一的企业形态,到立体的企业构架。
从粗放的经营形态模式,到精细的管理模式。
从固守传统产业,到全新的市场领域。
从立足当地,到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济煤能源集团把握时与势,因时顺势,主动谋势,势不可挡。
发展之歌——
人们说,发展——是济煤能源集团的强健肌体、壮大实力之根本。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齐百红说,发展是济煤能源集团的必由之路。
1949年12月23日,新济煤矿正式开采。
1951年,全年生产原煤38949吨,直到2002年企业改制之前的2000年,已经实现原煤产量42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7001万元,实现利润52.7万元,税金445万元。
改制,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活力,也给企业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02年,全年完成原煤产量75.2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8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66亿元,利润2767万元,税金1251万元。利税创建矿最好水平。
利润的大幅提升,也给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提供了先决条件,现代化采煤装备,在济煤能源集团得到了高效应用。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成分并存的企业形态,更拓展了济煤能源集团发展之路。
无纺布产业、化工产业、树脂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等,拓宽了济煤能源集团发展新领域。
紧接着,济煤能源集团进军云南、贵州、青海、新疆、陕西开展战略合作,把发展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把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和产业链条全方位多角度延伸。
经济发展了,生产条件改善了,生产力提高了,济煤能源集团成了玉川大地上的支柱企业。
2012年,济煤能源集团刷新了建矿以来最好水平。
2022年,济煤能源集团再次刷新了建矿以来的最佳成绩。
2023年,济煤能源集团走过了70年的发展道路。
70年来,济煤能源集团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这是一代又一代济煤能源集团职工奋斗的写照,这是一代又一代济煤能源集团职工创造的辉煌历史。
发展,一个永远的课题;发展,一个永恒的目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济煤能源集团发展目标更宏伟,事业更伟大。
济煤能源集团声名远播。
谋局之歌——
人们说,立于时代,布局未来——是济煤能源集团的希望之路。
立于时代——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布局未来——是以为观大势,是以为谋大事,是以为定大局。
立于时代,布局未来,是济煤能源集团定力和底气所在。
立于时代,布局未来,是济煤能源集团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从战略上考量,用10年的时间再造一个新的济煤能源集团。
从战术上考量,济煤能源集团着力打造一个核心,三个基地,三个引擎。
从布局上考量,济煤能源集团在新疆,在陕西,在云贵,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去布局未来。
从产业上考量,济煤能源集团立足能源煤炭产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材料、卫生科技产业、现代装备制造。
把握大势、着眼未来,实现济煤能源集团的高水平高科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构建集团新发展格局。
握住历史发展规律,抓住历史变革时机,济煤能源集团在董事长齐百红和董事会的领导下,聚势而强,创造新辉煌。
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济煤能源集团在董事长齐百红和董事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必将谱写现代化企业崭新篇章。
(作者简介:原娟,女,任济煤能源集团公司小浪底无纺布公司党支部书记)
20年前,在我国焦炭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时任豫港焦化总经理的王明忠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大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抢滩布局金马项目。
2023-10-3110月30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调研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2023-10-3110月30日,示范区召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精神,安排部署济源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各项工作。
2023-10-3110月29日,村民在王屋镇大路村山水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柿园里采摘柿子。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