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济水一中改扩建、济源一中附中新建并投入使用;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全年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1386户;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在市区新修道路两侧新增停车位3000个……今年,更多的民生实事让市民受惠。
9月中旬,在济源创业就业服务中心,130余名失业职工分3个班级参加了中式烹调师、保健按摩师、家政服务员等技能培训。
这是示范区充分发挥失业基金在技能培训方面的促进作用,借助政策优势,持续开展的失业职工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广大劳动者实现了“一技在身,一证在手”,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强了就业本领。
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是关系群众就业的“关键事”,也是政府牵肠挂肚的“重要事”。示范区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以培训促就业,以技能提升稳定就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实用型技能人才。截至9月底,示范区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9880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2.9%;新增技能人才2518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6%;新增高技能人才1030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一座城市,只有持续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发展才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今年以来,示范区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办好承担的9项省重点民生实事和济源十大民生实事,并细化为工作任务34项,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据悉,这些民生实事包括促进就业、社会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城市更新、农村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既涵盖暖民心行动的内容,也有新的拓展和延伸。目前,多项涉及民生实事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既定目标。
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示范区通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等方式,已完成6个家庭医生团队24人技能培训任务和1146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线上培训;推动4所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社区医院”;发热门诊扩充至85个,在人民医院、二院等7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可转化重症监护病床124张。
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方面,示范区已累计完成宫颈癌筛查4497人、乳腺癌筛查4520人。在重大疾病预防方面,示范区已完成肺结节筛查4000人、脑卒中筛查4000人,完成率均达到100%。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年来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示范区已开展63场青少年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已开展个案咨询243人次,覆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105人次;已完成18个青翼家园阵地建设。
在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面,示范区对具有我市户籍或居住证且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救助,目前已救助255人,完成率110.9%。
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围绕城市更新,示范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已完成窨井设施维修改造2100余个,切实保障了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示范区2022年改造的35个小区已全部完工,2023年改造的28个小区中标单位已全部进场,各街道施工许可证办理工作已基本结束。围绕提高城乡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示范区已完成60个台区改造,完成率100%;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148.92千米。
此外,超期服役道路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优化升级、肿瘤医院改扩建和托育服务管理中心改造、城市“断头路”打通、公租房和保租房建设、切坡建房群众安置工程、蔬菜制种配套水利设施建设、蔬菜制种农机购置补贴、城市公园道路绿化改造等重要民生事项也在加速推进,力争早日惠及群众。(本报记者 刘永芳)
为优先发展消费,提振消费信心,着力营造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消费环境,经过企业自愿申报、辖区监管机构推荐、审核、社会公示公告等程序,济源新认定98 家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
2023-10-19地膜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而废旧地膜残留在地里会造成土壤污染。济源高度重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2023-10-1910月18日晚,2023—2024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河南济源赛区在篮球城开赛。
2023-10-1910月18日上午,蔡锦川、潘丽、郑安南、王静、苏华、刘小红等原河南豫光金铅女篮队员十年后再回豫光,再回篮球城,感受济源主场曾经带给队员的激情和精彩比赛瞬间。
2023-10-1910月18日,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张宏义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民生关注事项和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