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创新活力持续涌动 发展动能澎湃有力

2023-09-05 09:5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以工业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的济源,创新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

  作为全省唯一的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市,济源始终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做好产业转型三篇文章,持之以恒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链发展韧性,加快推动济源豫西北创新高地和新材料强市建设。

  去年,济源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03%,居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居全省前列,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济源市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济源先进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平台挂牌运行;建设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07家、省中试基地1家、省产业研究院1家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建设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8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85亿元……

  今年,济源更是高位推动、精准发力,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示范区领导直接包联培育库企业,与企业家建立面对面沟通机制,同时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进一步加快工业企业梯次培育,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1至7月,济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居全省第3位……

  一项又一项硬核创新成果,一个又一个接连高攀的数字,勾勒出济源加速推进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的坚实足迹,彰显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聚焦稳链补链强链

  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今年4月,在广受关注的第二届中国济源·国际白银文化博览会上,济源共签约投资项目43个,总投资245.6亿元。其中,与白银和珠宝首饰产业相关的项目19个,投资31.75亿元。

  为让白银实现从“论吨卖”到“按克售”,济源一方面鼓励本土冶炼企业由原材料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拉长产业链条,向高端进军,增强产业链韧性;另一方面紧盯国内首饰行业知名企业,高标准谋划建设中国白银城,引进一批具有带动强、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形成集“白银生产—研发设计—检测检验—贸易流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供产销全产业生态链,打造了“中国银都”。

  这是济源狠抓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白银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发展新动能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围绕新材料强市建设目标,济源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发挥产业链“双长制”作用,扩大传统产业优势,补齐关键领域短板,推动产业集群能级提升。

  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济源构建“433”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豫光研发生产出6微米铜箔,锂电铜箔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恒通生物降解材料成为国内一次性投产、省内首家建成的规模最大的生物降解材料项目;抢抓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机遇,争取作为承接产业链延伸项目的重要基地。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济源开启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加快纳米材料“中试—产业化认证—初创孵化—产业化”步伐,初创孵化园三期全面开工,鸿辛橡胶、纳米银浆等项目顺利投产;紧盯百度集团,加速人工智能基地落地;对接龙佰集团,加快锂电池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与中山大学洽谈合作,谋划建设同一健康产业园,发展肽系列产品,打造“中国肽谷”;依托龙子湖实验室,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

  未来产业全面起势——建成全球首条工业CCUS碳捕集及利用项目,受到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高度关注;推动苏州仕净与济源4家企业合作,建设工业CCUS系列项目及研发机构。

  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经营主体更有活力

  走进金利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基地,智能化控制设备高效运转,数据传感、温度控制等全线生产状态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处处涌动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蓬勃朝气。

  “这个项目工艺是金利自主研发设计,特点是‘铅锌联产、系统互补、吃干榨净’,可实现省内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危废不再需要跨省转移,直接变废为宝,实现固废资源化、可利用化。”河南金利金锌有限公司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冬冬告诉记者。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

  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济源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积极推动创新机构和创新企业倍增发展,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据了解,2023年,济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60家;豫光金铅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中原辊轴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万洋冶炼、巨力钢丝绳、丰泽特钢3家企业成为省级绿色工厂,万洋绿色能源成为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济世药业、金源化工、中原重型锻压3家企业成为2023年省级质量标杆;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济源互联网+孵化园等3个基地获评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钢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济源,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把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转化成了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企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也为济源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

  抢抓对外合作机遇

  创新发展资源更加丰富

  开放,是时代的特征,也是发展的主题。

  3月17日,济源举办第三届纳米材料产业技术高峰论坛,邀请20余名来自全国纳米材料产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与河南省相关部门领导、企业家等齐聚济源,围绕纳米新材料的应用开发、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等展开研讨,推进纳米材料产业技术高端交流、合作对接、创新发展,为促进济源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纳米材料产业深度合作,实现优质项目在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5月26日,受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邀请,济源作为纳米新材料中试平台(基地)发展典型城市和河南省唯一代表,参加了工信部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新材料中试平台调研专题座谈会,并作典型发言,为全国制定中试基地政策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调研组对济源纳米新材料中试平台(基地)建设运行管理模式、经验做法、相关思考及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济源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向“新”而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也与济源初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纳米材料、碳捕集等方面给予支持。

  实践证明,只有深化开放合作,才能集聚创新发展资源动能。

  近年,济源在实践探索的道路上,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持续推进区域间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开放合作,推动要素集聚、资源共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深化区域合作。济源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力实施科技对外开放战略,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先进地区和郑州“1+8”都市圈内城市开展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探索建立区域间常态化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机制,设置“科创飞地”“伙伴园区”,推动产业链招商与创新链招商、供应链招商协同发展,加紧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

  深化国际合作。济源依托河南省空港、陆港等优势,发挥豫西北晋东南桥头堡作用,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力争引进一批专精特新项目或企业;积极参与河南省举办的各类产业合作交流对接活动,深化产业链集群招商、龙头企业招商、股权投资招商。

  畅通产业循环。济源以全国新一轮产业转移为契机,围绕新材料产业,谋划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建活动,明确产业承接方向,承接一批先进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材料、降碳环保、制氢储氢、人工智能、临氢材料等优质产业转移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着眼未来,济源将在科技创新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全面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持续催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史丽娜)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