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回眸七十年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 || 济煤七十年风采

2023-09-04 10:43来源:济煤能源公众号责任编辑:克盈盈

济煤七十年风采

张同清

  我是五十年代末出生的人,儿童时期就跟着爷爷到济源煤矿拉煤回家做饭、取暖,每次去煤矿离好远就能看到一座高大的煤山。走到煤场,看到矿车循环地把煤倒在煤场上,再由人力车、马车、小火车把这些煤运往不同的地方。而我先前看到的煤山,其实是煤的伴生物——煤矸石,日久天长就堆积成了山状。

  煤矿工人从井下上来,除了说话时的白牙,满脸都是黑的,和画报上的非洲人一样。矿区里的麻雀也是黑的,煤矿附近的道路和道边的树叶也都是黑的,风一刮,煤灰漫天飞扬。煤矿的排水井,抽出的水更是黑的。这就是济源煤矿在当时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1975年,我到济源电厂参加工作,因为发电要用煤,使我对煤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标煤,什么是发热量、含碳量、含硫量和挥发分;知道了煤炭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且还知道了煤是工业的原料,是钢铁、电力、化工、玻璃等各个行业都离不开的工业粮食;更知道了煤炭是工业的基础,有了煤才能进一步发展工业,国家才能强盛。

  位于太行山下的济源煤矿,是建国后济源县最早建立的工矿企业之一,也是六十年代初济源驰名全国的五小工业之首,它的发展壮大是济源迈向经济强县的坚实基础。济源煤矿由开始的人工挖掘采煤到半机械化、机械化,再到现在电气化综合采煤,见证了地方煤炭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是济源其他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

  2023年的4月初,风和日丽,树木披绿,在煤矿政工部部长宗志霞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济煤能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苑式的办公大楼,走进采煤矿区,看到了干净宽敞的矿井巷道、电气化的载人猴车、皮带输煤机、大型综合采煤机,还看到了着装整洁的采煤工人。眼前的一幕幕,冲击和震撼了我的固有思维,如今的济煤集团,再也不是我小时候见到的那种境况,早已变成了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清水溪流的现代化高端企业,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全面走向智能化。

  此情此景,使我感慨万千。面对地面美景,有多少人知道济煤人背后的艰辛和汗水,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煤矿工人在地层深处面对的黑暗与阴冷。在地下百米深的巷道里,每一个矿工都是一位平凡的战士,但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奉献,才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衍生出千家万户的光明和温暖。人们通常会歌颂医生、护士、教师、军人,却很少有人能想起这一群深陷地底的煤矿工人。虽然他们脸黑、手黑、衣服黑、工作环境黑、挖出的产品黑,但他们的心灵却是最纯净、最无私、最美丽、最高尚的。曾经说,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我认为工业战线上的矿工也是最可爱的人。

  济煤的回采、掘进、运输及地面选煤和排矸、废水回收利用、粉煤洒水抑尘等都实现了电气化,成为了年产六百多万吨原煤的大型企业集团。一个企业的辉煌,离不开一位德才兼备、胸怀大志的灵魂人物,离不开一个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开拓思路的创新引路人,离不开胆魄异于常人的帅才领航。实践证明,济煤董事长齐百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在企业连年亏损,且还发生了矿难的情况下,临危受命。上任后,面对企业大多数人的质疑,他果敢提出了“一年起步,两年发展,三年振兴”的目标,在“从零开始,二次创业”动员大会上,他向所有职工立下了铮铮誓言,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选对一个元帅,他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选对一个企业家,才能救活一个企业,数千名职工才能有工作、有饭吃,社会才会稳定发展。济源煤矿在齐百红和他的团队率领下,卧薪尝胆,披荆斩棘,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圆满完成了上级党委确定的扭亏脱困目标。创业无止境,创新无穷期,济煤坚持“坚定不移上综采”,在所有矿井、所有工作面实行了机械化采煤,开创了全国地方煤矿机械化、自动化的先河!

  一天的采风活动是短暂的,通过齐百红董事长对企业发展的介绍,通过观看济煤能源集团抢险纪录片,通过对高新材料和固废处置、洁净煤、机械制造等企业的观摩,使我看到了一个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发展的现代化能源集团。它从年产几十万吨到几百万吨,拥有100亿总资产,有职工6000余人,技术人员占比达10%,它在不断变刚变强。

  如今济煤又描画出“用十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济煤”的宏伟蓝图,相信在齐百红董事长的带领下,有六千济煤人的实干精神,济煤必将再创辉煌,走出玉川大地,迈向全国同行业巅峰。

  作者简介:张同清,电力工程师,文学爱好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