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 正文

济源高新区:以“头雁”标准“高新”担当 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示范

2023-08-23 11:24:5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一隅

济源·智汇城

金马中东能源

富联科技(富士康)科技园

虎岭科技大厦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彰显特色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奋力真抓实干,努力在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中走在前、作示范。”7月20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到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济源高新区”)调研时强调。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济源示范区核心区,济源高新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锚定“七个方面作示范”“走在前、作示范”等工作要求,坚决扛起“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职责,全力打造“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2022年,工业总产值跃升至956.6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4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高质量考核排名位居示范区第一位。以占示范区1.5%的面积,创造了示范区42.9%的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53.6%的工业增加值和4.2%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2023年6月,首次在全省166家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高质量考核中排名第六。

  高位谋划强根基

  “走在前、作示范,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济源高新区党组发出的号召,也是高新人不变的初心使命。

  2022年3月,济源示范区虎岭高新片区正式整合为“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重新划定了开发区四至边界范围,济源高新区规划总面积30.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96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区两城六园”发展格局。

  蓝图绘就,实干为要。济源高新区紧盯时代之变、发展之需,坚持向高而攀,向质而行,锚定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发展“开花结果”。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红色矩阵凝聚战斗力。作为“示范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济源高新区党组坚持“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提质工程,打造“堡垒型+服务型”党组织,深入推进“集聚联建”,成立1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把战斗堡垒建在“产业集群”上、把党建赋能抓在“服务企业”上。

  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班子成员带头包保,坚持“二分之一工作法”,每周一半时间在项目现场、企业车间等一线办公。组建“党群连心工程”先锋服务队,推出“政策锦囊包”“培训宣讲课”等服务套餐,号召辖区企业“跟党一起创业”“跟党一起奋斗”“跟党一起圆梦”。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精细化管理。作为全省“三化三制”改革31家试点单位之一,济源高新区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建立“管理办公室+公司”的扁平化运营模式,全面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守牢经济发展“初心”,最大限度实现机构精简、职责明确、功能明晰。在全省开发区改革阶段性工作评估中排名第九,荣获河南省开发区建设“金星奖”,改革经验在全省得到宣传推广。

  逐渐走向纵深的改革激活了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园区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干事创业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改革以来,济源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四上”企业等多项重要指标位居示范区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27.1亿元,是全省超800亿元的8家开发区之一;亩均税收达到10.1万元/亩,高于全省开发区43个百分点,济源高新区拉动示范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日益凸显。

  全力做大做优做强产业,尽快实现开发区产业规模倍增、能级提升。近年来,济源高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四大主导产业,逐一理清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加快绘制重点产业链发展路线图,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五个方向重点发力,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放眼济源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规上企业33家,中原特钢、神龙石油等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400余件,主要产品远销欧美、日韩、非洲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奏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乐章。

  先进金属材料及深加工产业规上企业9家,吸引集聚中小微企业20余家,形成了“棒线材—基础零部件—专用设备—成套机械”的完整产业链,千亿级钢产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粗具规模。

  富联科技、石晶光电等20余家先后入驻,产品涵盖智能手机配件、传感器、光学仪器等,年产值达到102亿元,打造出济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金马能源、龙兴钛业、海湾实业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在济源高新区集聚,构建起精细化工、新能源利用等为主的现代绿色化工产业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立足济源高新区,一幅发展定力坚实、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动力强劲的新画卷正跃然纸上。

  提效增质优服务

  从“起点”发力打造高效服务品牌,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的“高新优势”。

  “企业的事就是高新区最大的事”。近年来,济源高新区立足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开展“全流程”代办帮办,进一步优化服务、强化协调,在企业服务上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及时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组合拳”。济源高新区始终与企业“同坐一条板凳”,形成“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业服务、纪检监督”的工作格局。

  履职践诺,服务效能更优。推出“企业管家”服务机制,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等方式,为企业派驻“企业管家”,要求他们当好“五员(信息员、办事员、联动员、销售员、保障员)”,护航企业发展。亢友莉是服务中钢制品院项目的“企业管家”。“项目从拿地建设以来,亢友莉从现场平整、项目规划到土地招拍挂再到环评、能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证办理、协调周边关系等各个环节,全程为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几十件。”中钢制品院项目负责人李国哲对这位“企业管家”赞不绝口。

  为帮助企业高效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济源高新区还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推出“政企监察员”服务机制,首批选聘11名政企监察员,明确涉营商环境问题“收集、响应、解决、反馈”标准工作流程,通过“定期收集+主动反馈”双向渠道,及时掌握企业对问题解决进度、速度、满意度以及对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评价,倒逼服务提质提效,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高看纳税人成为“济源高新人”的铮铮誓言和铿锵行动。

  “双招双引”不仅是引入资金、人才,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优势。济源高新区成立“双招双引”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绘制招商领域“两库两表”,顶格对接、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勤练内功、以专促精,一门心思招大引强。坚持“招商队伍专业化、招商方式市场化、招商指标具体化”,做足功课,勤练内功,将招商引才优惠政策、优势条件刻在心上、挂在嘴上。积极与中汽协会等机构合作,与50余家意向投资企业建立联系。制定《招商引资考核管理办法》,组建“招商大使团”,探索外包招商、院所招商、“直播招商”等新模式。

  支持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推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横向联合、纵向整合。今年以来,实施特殊钢大圆坯改造工程、5G手机零组件智能化加工等重点项目38个,总投资254.44亿元,同比增长23.32%;新引进年产2.4万吨高端军工特殊钢材料等5个项目,总投资达61亿元。围绕钢产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链上”企业60余家,主导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

  济源高新区正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

  创新驱动增活力

  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彰显科技创新的“高新特色”。

  “我们上了机器识别分检系统后,大大降低了人工使用成本。”8月15日,济源石晶光电频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申红卫介绍,公司员工由之前的200余人精简为目前的150余人。济源石晶光电频率技术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唯一的生产压电石英晶体频率片的企业。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研发能力,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导航、仪器仪表、传感器、手机、通讯基站、电视、电脑、汽车、家用电器等电子信息领域,年产压电石英晶体频率片约20亿片。

  石晶光电是济源高新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的缩影。济源高新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抓手,对标对表补齐短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改革以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70%、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57.1%,各类研发平台与机构增长45.6%,分别占示范区总量的37.8%、38.7%、39.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接近90%。

  围绕“四个倍增”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四个清单”,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创新企业集群。济源高新区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活动,2022年新备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中小企业6家、省级智能工厂4家、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和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创新企业数量位居示范区第一。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1.5亿元,同比增长15.2%,居示范区第一位。

  不断加大新业态新产业培育力度,制定科技孵化器组建专项政策,全力支持孵化器建设和双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济源高新区全力打造“百亿龙头、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三大创新企业方阵,形成科创载体为支撑、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申创省级孵化器,入驻率达81%,涌盛5G智慧城建成投用,总孵化面积为3万余平方米。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济源高新区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积极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品质优才服务,精准识别对接重点高校和实用人才,畅通引才渠道,解决企业人才“招不到”和就业群体“难就业”的“双向难题”。充分发挥河南大学纳米中试基地、北京化工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等产学研平台作用,挂牌“教师企业流通站”“学生企业实训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

  让人才“业无忧、居无忧”。济源高新区建立专人对接服务人才机制,建设德鸿宸院人才公寓200余套,累计引育博士人才10余名、硕士人才120余名、产业技能型人才500余名。

  春华秋实又一载,砥砺奋进续新篇。走在前,是干出来的;作示范,是闯出来的。“济源高新区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力度,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不懈奋斗,以一域精彩为全局添彩!”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董倩说。(记者 王鸿斐 通讯员 赵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