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汴京记忆

2023-08-16 10:1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时光如梭,近30年过去了,对于开封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1994年2月新兵集训结束不久,我便由确山辗转来到这座中原老城,至2005年12月转业离开,在开封待了11年。

  “铁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梁园雪霁、繁台春色、汴水秋声、隋堤烟柳、相国霜钟”是延传至今的“汴京八景”。因黄河泛滥,据说明朝以前的地上建筑只剩铁塔、延庆观、繁塔了。因在开封待的时间久,我能去的地方几乎都去了,铁塔、大相国寺、龙亭、包公祠、延庆观、天波杨府、繁塔、禹王台……这是20世纪90年原有的,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开封府、万岁山是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现有的城墙是我转业后才重修的。开封原有的5个城门,互不对照。曹门偏北,宋门偏南,南门偏西,北门偏东,只有西门位置较中,所以有人称之为“五门不对”。现在应该有13个出入口,印象中,有城楼的城门只有小南门、大梁门和安远门,其他都是城墙开了个口。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开封当地话属老牌中原官话,听起来是很有趣的。相较怀庆府腔调的方言,开封方言还是更能接受的。作为“河南味的北京话”,其儿化音现象突出。“弄啥来”“真得劲儿”、“生瓜蛋儿”“能类不轻”“谷堆”……活着的宋朝官话,开封故都遗风犹存。

  “酒熟且开封”,这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舌尖上的开封:小吃是它的招牌。马豫兴的桶子鸡、黄家老店的灌汤包、御街的羊双肠、邢家的锅贴、化三的驴肉汤、朱仙镇的花生糕、一五五医院门前的羊蹄、部队南门边的鸡丁米线……仍然时常记起。这是山东老家见不到的吃食。鼓楼、书店街、西司的夜市,离汴后多次返山东时也曾擦肩而过;市井烟火的老味道,总是让人魂牵梦萦。

  “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开封人文化痕迹很深,是第三个“中国书法名城”。身为北宋都城的开封,在中国历史上人文璀璨。在书画领域,苏轼、郭熙、范宽、李成、荆浩、张择端、王希孟、李唐、黄庭坚、宋徽宗(赵佶)、米芾、蔡襄……这些文化大师、书画大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翰园便是喜爱书法的一个缩影,我时常会每周日去一两次,几乎是我当年的习惯。街巷里的店铺招牌、匾额,也很有看点,展示了深受传统文化惠泽的古城的厚重文化与欣欣向荣。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秋风秋云展菊韵,每年的清秋,是开封最繁华的时节。“开封菊花甲天下”并非偶然。开封人养菊、赏菊、爱菊的传统代代传承,便有了当今菊花会。记得龙亭公园、汴京公园、铁塔公园、禹王台均设有会场,我多次和战友携手流连其中。菊花会是名片、窗口,也是开封人民一年一届的盛会。

  1268年元朝设置河南行省至1954年10月,近700年的历史中,开封一直是河南的省会。中山路边有省府前街,一条百年老街。平时并不起眼,如同古城开封众多的老街一样被湮没在历史深处,成为一个地名。以史分析:1903年芦汉铁路(京广前身)修建显现的交通劣势、黄河水患、经济结构偏农、辐射能力不足……或许都是开封后来没落的原因。命运选择了郑州,但开封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不能被磨灭。

  在开封纷繁的历史记忆里,我只算一个匆匆过客。然而,它给予我不一样的情感。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青年的足迹。斑驳的城墙上,掉落的是往昔的时光……(徐春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