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优营商环境激发更大发展活力】优化营商“软环境” 激活发展新动能 ——访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慧华
关注济源网微信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日前,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慧华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着力打造新优势,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最有发言权。”刘慧华说,今年以来,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为原则,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坚持不懈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统一开放、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打造“1100”服务模式,擦亮“济速优办”品牌。刘慧华介绍,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开办企业,从环节最少、收费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4个方面入手,健全完善开办企业“1100”模式(一网、一次、零费用、零跑腿),不断擦亮“济速优办”服务品牌;积极推出“码上办”“厅家合一”“创业会客厅”等新型服务模式,突出靠前服务、便捷服务、闭环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厚植知识产权沃土,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刘慧华说,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创新工作举措,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大知识产权奖补力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去年以来,示范区新增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5亿元,落实知识产权奖补项目110个(奖励资金510余万元),惠及企业100余家。
在市场监管方面,刘慧华说,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跨省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打破地区壁垒,让群众共享监管成果;创新信用承诺机制,与2.5万户经营主体签订信用承诺书,推动信用修复全流程无忧办理。截至目前,“信用修复驿站”修复企业信用4000余条。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刘慧华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创新工作举措,用好“加减乘除”法,在准入环节上做“减法”、在服务措施上做“加法”、在质量发展上做“乘法”、在监管执法上做“除法”,切实打通经营主体办事创业的堵点难点痛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记者 侯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