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夯基垒台打造“创新高地”

2023-05-27 09:24:2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济源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资料照片)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展望未来,谁能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济源如何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求新求变、赢得主动?如何应对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双重压力,在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

  变革,持久而深入。创新,执着而坚韧。

  作为全国唯一在全域建设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跨越发展为主线,加快破局开路、弯道超车,促进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创造优势、巩固优势,努力尝试向更高的山峰迈进。

  优化生态 激发创新创业原动力

  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厂房、忙碌不停的产业工人……初夏时节,济源大地处处可触摸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脉搏。

  一流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济源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近年,济源更加强调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创新机构和创新企业倍增发展,持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豫西北科技创新高地。

  目前,济源省级创新平台及载体数量已有100余家,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处于全省中上水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前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济源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一批批进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壮大。其中,海博瑞研发的硅橡胶用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和饲料添加剂、绝热材料、电池隔板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和海博瑞一样,其他进驻企业也在不断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变现”。

  科技创新平台是优质创新资源的聚集地,也是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济源不断加大科研力度,以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为建设重点,营造从小试、中试到工程化、产业化的良性创新生态。

  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支撑,必须把握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突破。

  面向未来,济源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纳米材料、有色金属、特殊钢材、电子信息、现代化工、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绿色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争创省级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同时,济源将整合创新资源,围绕省实验室体系,在纳米新材料、有色先进材料等领域积极创建省实验室或成为其分支(基地),积极推进龙子湖实验室济源研发基地建设,积极参与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建设,加快提升济源战略创新能力。

  激活主体 提升创新创业竞争力

  从铁矿石,到特殊钢做成的汽车零部件,仅从表面看,这是从原料到成品的“蝶变”,实质上,这是济源钢铁立足创新驱动闯出的一条“传统产业实现优势再造”的新路径。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

  为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锻造更多参与创新的“主力军”,济源大力实施创新型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密集发布关于创新驱动引导、项目布局管理、人才培育建设等一系列政策,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良好氛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攒足后劲。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依托钢铁、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推动“济源制造”向“济源智造”转变。

  站在新的赛道上,济源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健全“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引导国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提高创新转型考核权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等开展研发活动;建立工业行业“四保”企业“白名单”制度,对名单内企业实行全方位要素保障。同时,对新认定的创新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及新备案入库的“瞪羚企业”,济源统筹资金给予支持。

  围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济源还将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战略布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一方面,聚焦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传感器)、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氢能储能、基因工程等未来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并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聚焦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加快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在科技的源头和底层发力,打开科技创新的“总开关”。

  强化保障 增强创新创业影响力

  5月初,济源发布2023年人才引进公告,计划面向全社会集中引进人才580名,其中事业单位107名、重点企业473名,旨在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济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总量达18万人,占人口总数近1/4。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近2.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近4万人,技能人才10万余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放眼将来,济源还将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打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从大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稳步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举措落实落地。

  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载体,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济源将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高端化发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开发区先行先试,在重大科研设施布局、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助力区域“创新高地”建设。

  济源加强智慧岛建设运营管理,加快数字经济在智慧岛的布局,依托创科集团设立运行科创基金,形成集科技创新、“双创”孵化、金融赋能、人才引领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载体建设力度,加大创新创业载体平台的财政资金奖补力度,构建“双创”全产业链培育体系;探索新型孵化业态,打造高端“双创”生态。

  放眼望去,一片创新的蓝海正在济源孕育成长。未来,它也将担当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向“高”攀登,向“新”前行。踏上新征程,济源将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再接再厉、勇毅笃行,持续催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能,奋力开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新局面。(本报记者 刘永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