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凫游之美

2023-05-25 10:0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一只、两只、三只……总共是九只!初夏双休日的一个清晨,骑着单车赶往郊外的一方池塘垂钓,竟发现有野鸭在水面尽情地嬉戏。凭经验判断,塘中肯定有鱼,于是果断地抽竿打窝,准备享受一下溜鱼所带来的快乐。

  等待鱼儿发窝的时间一般要半个小时以上,在这间隙,如果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可以到附近的田野中去摘摘野菜,藜蒿、香椿、水菊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初夏时节,气温升高,野菜大多已经长老,食之便索然无味,但这并不妨碍我将目光聚焦到这群野鸭的身上。

  野鸭的书面语称为“凫”,《魏书·阳固传》中就有“泛泛游凫,弗制弗拘”的句子;亦称“鹜”,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论是“凫”还是“鹜”,我今日所见的,很显然是幸福而又温馨的两个家庭,因为一对在卿卿我我地耳鬓厮磨,另一群在其乐陶陶地享受天伦之乐。

  先说这一群,首当其冲的想必是母亲,断后保护的肯定是父亲。它们出生不久的五个孩子则夹在中间,或追逐嬉戏,或梳理羽毛,或振动幼翅,其中还有一只幼凫伏在母凫的背上,样子既乖巧听话又楚楚动人。它们凫游过的地方,荡起微微的涟漪,在朝阳的映衬下如绸面入水,十分养眼。这种情景不难使人想起南宋画家马远所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梅石溪凫图》,尽管背景有所差异,时令稍微靠前,但是清波荡漾的唯美意境完全不分伯仲。

  而那一对呢,我猜测它们早已入过洞房,现正期待着宝宝破壳而出。理由非常简单,其中的一只始终守着塘中的一丛苇草不离不弃,想必那是在专心致志地孵化;而另一只则在旁边不停地游来游去,偶尔钻入水中,叼着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殷勤地送给自己的伴侣。从公凫游弋的姿态判断,它是焦急的,也是尽责的;它是自负的,也是自豪的。这种相守相依、尽职尽责的美德,恰恰是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地方。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凫游的形式并非都是这么温文尔雅的,毕竟野鸭是群居性动物,还能够长距离飞行。它们在出水的瞬间,那绝对是一种壮美的场景。唐代胡皓《出峡》诗曰:“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温庭筠《商山早行》亦云:“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前者采用“雷”的拟声形式,后者采用“满”的形容手法,让你的血脉不由自主地随着野鸭翅膀的振动而振动,让你的耳鼓情不自禁地随着声响的扩张而扩张。

  事实上,我曾经将野鸭、家鸭、大鹅的游姿进行比较,并从中发现了不同的特点:家鸭比较温顺,像个十分听话的邻家小弟;大鹅特别优雅,仿佛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而野鸭放荡不羁,像极了不守规矩的超级顽童。我们这些超级顽童岂能脱离得了水的滋润?学野鸭那样肆无忌惮地凫游,曾经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然而没有长辈或老师不厌其烦地指点,想要取得无师自通的效果,谈何容易。好在撒野惯了,学个“狗刨式”至少不会被溺水,否则被小伙伴们笑掉大牙就无地自容了。

  看看鱼儿发窝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我回到塘边开始准备垂钓。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会对着野鸭大声地嘘几声,生怕它们惊扰了水底的鱼儿;但是今天我没有,它们有它们的幸福,我自有我的闲趣。这种与世无争、物我两忘的境界,不也正是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吗?!(钱续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