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夏风起,麦子黄

2023-05-24 10:5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麦子(别称小麦),从耕耘播种、锄草施肥、收割打场、淘洗磨面,最终成为一日三餐的主食,工序繁琐,劳累多多。

  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分得10多亩旱沙地,2亩水浇地,以及只长草不长庄稼的旱土地、山坡地。父亲立即带领全家人,翻挖平整,播种耕耘,锄草施肥,拉运收获……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服田力穑,不辍劳作着。

  “九九加一九,耧铧遍地走。”三月初,冻土消融,父亲立即赶着小毛驴,驾着耧辕播种尿素和二胺。一周多后,再依序播种。很快,麦种生根发芽,破土而出。麦垄里长出青青麦苗,欣欣向荣。

  清明后,麦苗儿蹭蹭见长,田间杂草也蔓延开来。炎炎夏日,父母领着兄弟姊妹们锄草。“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一场雨后,葱绿的麦苗飞也似的疯长,生机盎然。

  布谷鸟啼叫时,麦苗开始拔节抽穗。吐穗的麦子精神饱满,一天一个样儿。父亲早晚跑到地里瞧瞧,剥开麦穗尝尝面味儿。

  小暑过后,麦籽开始饱满。“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六月初,麦子完全成熟了。清风吹来,麦浪滔滔,一片金黄,煞是喜人。

  成熟的麦子就得抢收到家,颗粒归仓。“麦熟一晌,虎口夺粮。”不然,天气突变,遇上冰雹或暴雨,一年的收成就会泡汤。早色未明,家人们马上行动,提上“电壶”(即暖水瓶)和馍馍,拉着架子车匆匆出发。

  到了地里,立即蹲身拔麦子。“六月麦子黄,秀女也下床。”为防止沙土混杂土地老化,父母、兄弟姊妹们每人两行,争先恐后,拢着麦子使劲儿连根拔出,捏(合并)在一起抛在身侧。久旱无雨,地面僵硬,拔麦子考验的是体力和耐力。一趟出头后,立即折返接着往回拔。

  太阳升高后,人们坐在麦子上稍事休息,简单吃喝些东西。

  “足蒸暑热气,背灼炎天光。”天气炎热,土地滚烫,浑身湿透。父亲捆绑麦子,我们戴着破草帽继续拔着。接近中午,肩扛人背,把麦捆弄到路畔架子车旁。装车需要经验和技术,父亲把麦捆整齐有序地装上架子车。大哥掌辕前行,一家人推搡着拉到打麦场上,摞成圆圆的麦垛,还给麦垛戴上麦伞。

  水浇地里的麦子,用镰刀收割捆绑,也陆续拉到打麦场上摞成高高的麦摞。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连续十几天,早出晚归,全家人忙碌在麦田里。手上磨出血泡,挤掉血水,用嘴吸吸,撕一根布条扎上。只有将地里的麦子全部收上场,才能松口气。那段日子,筋疲力尽,腰酸背痛。

  麦摞还得及时拆开晾晒。若突然变天,又紧忙摞起来。风雨过后,拆开继续晒。记得有一年,麦子上场后,阴雨绵绵,一连40多天,麦摞发酵霉烂,长出蓬蓬的白毛和嫩绿的麦苗。

  麦捆干透后,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碾场。清晨,拆开麦垛,用铡刀拦腰铡断麦捆。麦穗部分用木叉(一种农具)均匀地摊开,父亲赶着小毛驴拉着石磙转圈儿。过段时间,把麦秆翻过来,一圈一圈碾着。如是三番,三四个小时后,抄走麦草,把麦粒麦糠用木板推成横棱,开始扬场。

  “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趁风好扬场,用木掀把麦粒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糠秸秆等杂物。挥汗如雨,不知疲乏。麦粒干净后,装袋贮存起来,节约着淘洗后磨成面粉后食用。

  第二天,父亲摊开麦根部分,赶着小毛驴继续拉着石磙一圈又一圈碾着。最后,父亲用木叉把麦草堆成草垛,四四方方,有角有棱,留存着烧火做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事实上,那10多亩麦子,大多因为干旱、病虫害、无水浇灌等缘故,产量极低。这些麦子,在交足公粮、留够麦种后,必得添凑些苞谷、洋芋、米谷等杂粮,或可勉强维持全家人一年的口粮。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每一粒粮食,从春种到夏收,饱含着汗水与辛劳。拔麦子,实在是一件超高级别的苦累活儿。

  时代进步,吃住安暖,今非昔比。这是30多年前的事儿,却刻骨铭心,记忆犹新着。(俞海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