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展现新活力 释放新动力 彰显新实力——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现场观摩侧记

2023-04-15 10:26:3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春潮涌动,发展如虹。

  4月13日,由省政协副主席戴柏华带领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现场观摩第一组成员来到济源示范区观摩。

  半天的时间,观摩团成员马不停蹄,深入6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了解生产经营和项目进展情况,以及“万人助万企”活动成效。他们目睹了济源加快产业转型的生动实践,见证了济源朝气蓬勃的发展活力,感受济源全力优服务、拼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感受项目建设热潮

  聆听经济发展强音

  入园区、进工地,听介绍、问情况。观摩团一行所到之处,无不是振奋人心的项目建设和生产场景。

  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强化“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楼阳生书记提出的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七个方面作示范”工作要求,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饱满状态,聚精会神抓项目、全力以赴拼经济,全面掀起项目建设高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在金马能源氢能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园、中国·济源富士康“智能制造+工业互联”产业园、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本科校区、豫光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恒通高新年产36万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金利铅基多金属循环利用及铜基新材料合金制造等项目现场,处处展现着大干快上的无限豪情,处处彰显着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

  “争先恐后谋发展,要的就是这股拼经济、拼发展的劲头。”面对快马加鞭的项目建设和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观摩团成员由衷感叹、称赞有加。

  见证产业转型成效

  畅想升级提质前景

  新项目亮点纷呈,新产业未来可期,新态势催人奋进。

  观摩第一站来到总投资105亿元的金马能源氢能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园。项目的全面实施,将建成省内最大的氢能供应基地,协同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拓展产业链用氢,更好融入郑汴洛濮氢能走廊。良好的产业前景和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让观摩人员眼前一亮。

  相距不远的中国·济源富士康“智能制造+工业互联”产业园,正在加快打造集高端智能5G手机制造、人工智能制造、精密模治具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助推企业向工业4.0时代全面迈进。无论项目规模、建设速度,还是项目设计的智能化水平都震撼人心。

  同样是有色金属行业的佼佼者,豫光集团和金利集团正沿着不同方向加快转型发展。豫光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及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在年产15万吨铜项目和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铜箔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金利铅基多金属循环利用及铜基新材料合金制造项目,将危废变固废、固废资源化利用,填补了国内锌渣和含铅固废综合处理的技术空白。听取了企业发展思路介绍,参观了延链补链强链的丰富产品,观摩团成员对济源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力度和取得的显著成果深表肯定。

  在恒通化工集团,可降解的塑料餐具、垃圾袋、服装,引起了观摩团极大兴趣。恒通高新年产36万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围绕可降解材料下游改性和配套产品进行研发,将成为国内一次性投产规模最大、省内首个规模最大的生物降解材料项目,对治理白色污染、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

  “只要勇于创新、大胆创新,老产业也能再开新花。”观摩团成员饶有兴趣地听汇报、看产品,对老牌企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家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中,济源传统优势产业必将为河南高质量发展强力赋能。

  压实万人助企举措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如何以有力政策和务实举措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是本次观摩的重点。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坚持把活动作为稳增长、促创新、优环境的关键抓手,深入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丰富完善助企政策举措和方式方法,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堵点,有效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创造活力。

  富士康“智能制造+工业互联”产业园从签约到投产工期150天,金利铅基多金属循环利用及铜基新材料合金制造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年,职业技术学院本科校区项目年底建成。观摩团所观摩的一个个项目无不体现着“济源效率”“济源速度”。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济源实行“项目专员”制度,解决项目建设难题400多项,惠企纾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实践得到了观摩团的充分认可。

  “逐梦春天里,奋进正当时。”示范区参与观摩的有关同志表示,将以此次观摩点评为契机,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再加速、产业发展再提质,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更大济源力量。(本报记者 郑海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