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又见清明

2023-04-02 17:07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赵红媚

每当燕子归时,柳芽绿透柳枝,我就不用翻看日历,便知道清明又来了。记忆中的清明时节,风是甜的,连下场雨都能引起半天的欣喜。可自从母亲故去,清明便成了心中不能触动的痛。

  今天将近清明,姊妹几个相约去给母亲上坟。

  到了坟地,摆好供品,烧罢纸钱,头磕下去,想到母亲音容宛在,却天人永隔,永失慈爱,一时悲泣难忍,放声痛哭。

  十来岁的侄儿在一旁说:“看我大姑呗,说哭就哭,就恁容易”。弟媳也说:“姐,咱妈都走十来年了,不用再哭了”。不论母亲走了多少年,想到母亲在不很长的生命里,为抚育儿女所受的艰辛和劳累,尤其是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是母亲全盘接受并给予慰藉。每每想到此,都难掩心中悲恸,掩面长泣。

  侄儿的话多像当年少不更事的自己呀!那是小时候,每到上坟时节,外婆都是徒步而去,一个人在乡间小道上踽踽而行。那时的我大约也是十来岁,有次我骑自行车载她去坟地,七、八里的路程,一会儿就到了。当她烧罢纸钱,磕完头,顺地而坐,一声拉长声调的“我~那~妈~呦~”,一旁的我吓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我~那~妈~呦~,你可把你那娇儿舍下了呀……”

  “谁还心疼你那娇儿了呀……”

  慌得我在一旁直给她擦眼泪,外婆的眼泪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肆意纵横。泪水也越擦越多。看着满头白发坐在地上哭泣的外婆,突然觉得她是那样的孤单和无助。平日里刚强的外婆是那样的可怜,我鼻子一酸,也哭了。多年以后,我才懂得,哭声里有愤怒,哭声里有痛苦,哭声里有哀怨,可外婆的哭声里全是心酸。

  “我~那~妈~呦~,你可再也不管你那娇儿了呀……”

  “撇下你那娇儿在这受罪了呀……”

  我边给她擦眼泪边听她哭诉,心里还是有点好笑。这哪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分明像受了委屈的小姑娘在向父母诉苦。

  虽然不会有任何回应,但丝毫不影响外婆边泣边诉及阴阳顿挫的声调。

  当时的我觉得不可思议。

  时光荏苒,人到中年。蓦然回首,也看透了些许,谁还没有个生命中兵荒马乱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容易,对亲朋好友诉说诉说,也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索性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隐忍在心,变成了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承受着生活的艰难和心酸。

  当年外公走时外婆才四十多岁,儿女九个,小姨尚在襁褓之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尚在温饱线上挣扎,外婆整日里也是为了全家的温饱而日夜操劳,那是怎样难捱的光景啊!生活的苦难无从诉说,想来外婆也是借祭拜父母之时,把心中的苦楚倾诉倾诉,籍此心中也是好受一些吧!

  外婆肯定也是遥想当年身为父母独女,也是父母掌上宝,心头肉。父母膝下承欢,无忧无虑,想来撒娇弄性也是有的。然而,人到中年,世事无常,家中柱梁轰然坍塌,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儿女撑起一片天空。为母则刚,提着心气拉扯着儿女独自前行。即便是后来儿女都成家立业了,也从不劳烦儿女,勤俭克己,慈爱晚辈。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生命的平凡与坚韧。

  如今,外婆和母亲都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春夏秋冬,年复如此。外婆的人生何尝不是母亲的人生,亦或不是每个人的生命轨迹。

  光阴往来,生命传承,少年不懂外婆,读懂亦是中年。生命的延续得益于爱的传承,才是人生前行的动力。(董素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