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新春走基层】网购平台“年货节”火爆登场 浓浓年味儿激活快递市场

2023-01-10 10:34:41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年前囤年货是大众迎接新年的一大特色。近年,随着网购时代的到来,居民网购的热情不断升温,通过线上方式置办年货成为一种潮流。

  近日,爱网购的市民发现,不少网购平台抓住年货卖点,纷纷推出“年货节”促销活动,掀起年前购物浪潮。同时,快递业务也迎来春节高峰,流动的年货激活快递市场“一池春水”。

  网购平台“年货节” 打造消费新方式

  “这个大牌粉底液直降200元,货真价实,家人们冲冲冲。”1月8日凌晨时分,网购达人小美丝毫没有睡意,因为她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一则消息,瞬间点燃了购物的欲望。

  购买化妆品是年轻爱美女孩共同的兴趣爱好,为此小美特意申请加入了一个好物分享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

  “这次真的薅到了羊毛,省了200元,太开心了!”感觉捡到了“大便宜”,小美兴奋极了。

  与老一辈人储备的春联、“福”字、干果、糖果等年货相比,日用品、护肤彩妆等成为年轻人购置年货的首选。

  据了解,2022年12月26日前后,京东、淘宝、天猫等网购平台纷纷推出了“年货节”促销活动,活动内容多样,有直降、跨店满减、赠送礼品、抽奖、发放金额大小不一的现金红包等。

  “最近不方便出门逛街,正好网上能买年货,就跟家里人商量买了一些,领券后能优惠不少。”市民秦女士感叹网络时代的便捷。

  “最近两天在抖音直播间给孩子买了衣服和一些年货。”市民张女士是一位网购达人,她说,最近在抖音直播间采购了不少年货,现在就坐等收货了。

  借助这大好时机,消费者纷纷出手,抢购自己心仪的产品,其中,年货居多。

  “现在的寄递量是平时的两三倍。有往外发的,有往里寄的,经常有电商从业者联系我们往外地配送山药、冬凌茶等济源特色农产品。此外,还有酒水饮料、奶制品、鸡鸭鱼肉、肉丸、酥肉、压板肉、糖果等年货产品。”济源顺丰快递营业点工作人员介绍。

  网购平台推出的促销活动,也给济源不少本地电商冲了一把销量。

  济源绿意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小亮这几天忙得连饭都不能好好吃上一口。“年前是山药的销售旺季,每天能卖1万斤左右。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在年前购买一些山药用来送礼或者招待亲戚朋友。我们的山药口碑一直很好,很受消费者喜欢,最近的销量每天都在递增。”段小亮向记者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

  年货纷至沓来 快递满载年味

  一头连着生产供给,一头连着消费需求,快递物流逐渐成为民生保障的一个重要支撑。春节临近,在网上购买的年货能否正常送达,成为消费者的期望。

  面对寄递量的快速膨胀,济源各快递企业纷纷通过加派人手、延长工作时长,甚至“春节不打烊”等方式,竭尽全力保障快递时效,以满足节日期间商家、消费者寄递需求。

  在位于济源市篮球城附近的一家快递站点看到,快递人员一大早就到店里理货、配送。据了解,为了应对“年货节”配送高峰期,保障货运物流畅通,加强末端配送,很多快递公司储备了充足的人力和运力。

  “春节期间,我们会安排人员留守,为年货等物资顺畅流通提供快递服务,但考虑年货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天气因素等,建议消费者如需购置年货,提早计划、下单。”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分公司王刘杰表示。

  他介绍,今年年货种类特别多,不仅有南北干货,各种茶类、调味品,还有各地特色食材或者零食。今年还有个新变化,不少消费者储备了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用品,保健品、温度计、血压计等“健康年货”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虽然部分快递企业称“春节不停运”,但春节前后的快递时效还是会有影响。快递从业人员建议消费者要提前部署、尽早入手,不仅缓解物流行业春节前的派送压力,还可以保证春节前货物如期到达。

  购买年货需谨慎 理性消费细甄别

  “去年过年往家里‘囤’了一堆年货,最后都没有吃完。现在各大商超过年休息两三天,其余时间正常营业。今年不盲目囤货了,我要文明节俭过新年。”市民王先生介绍,根据往年的经验,年货不能囤太多,缺啥买啥。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大部分家庭不再盲目备年货,而是以少备、节约为首要原则,相对理性很多。

  对于民众网购年货的新选择,极易出现网购、维权等问题。

  对此,王刘杰提醒消费者,在收到快递后,消费者首先要查看快递的外包装是否完好,然后再签收。出现纠纷时,消费者要及时维权。若是贵重或易碎物品,可以选择为快递保价,一旦出现丢失等纠纷,可以根据保价的价格进行索赔,减少损失。

  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王菲介绍,电商平台力推“年货节”,确实能让人们感受到春节的气氛,但消费者在购物时需理性,应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要对商品多搜、多查、多对比,对于甩卖、清仓、最低价等优惠打折的商品更要仔细对比,核实优惠真实性。

  王菲提醒,消费者在消费前要充分了解经营者的资质信誉、合同条款、优惠活动细则以及售后保障服务等情况,切勿因贪小便宜而盲目冲动消费。同时,在消费过程中,无论是通过网络消费还是线下实体店消费,均要牢记索要正规票据。保存好合同资料、付款凭证、交易信息、宣传图片等作日后消费维权证据。另外,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可先与经营者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 王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