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网评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2022-11-02 16:19:1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十六大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又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列为标题,并将文化建设列为一个专门问题加以论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又进一步地予以确认;十九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对这一工作明确使命任务,阐明基本原则,提出实现路径,作出五个方面的具体部署。

  一、政治保证: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由原来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进一步深化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异常激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还掌握着主要价值观和话语霸权,我们必须树立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解构西方话语体系,在国际事务中敢于发声,勇于发声,在斗争中增强本领,让中华文明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新闻舆论工作要把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正确政治方向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同时,也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核心内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历程: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二十大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四史”学习为抓手,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

  三、重中之重: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到“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内容更为丰富,对社会和公民的要求加以提升,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更高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四、发展方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准确理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也称公益性文化事业。它以非营利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及相关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提供个性化、消费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通过文化市场来实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五、世界维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本质的“中国思维”: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文明关系的“中国主张”: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存。文明的“中国方案”:共商、共建、共享。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失语就要挨骂。”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李玉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