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
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示范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落实“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七个方面作示范”工作要求,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持续推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走深走实。
从料峭早春到火热盛夏,再到金秋送爽,济源以高质量发展为题,在能力作风建设上落笔,不断书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以作风转变促进能力提升
“从指挥到执行,现场演练快速、有序、安全,彰显了示范区面对洪涝灾害的应急抢险救援能力。这次演练实战性和教育性都很强。”作为玉泉街道民兵应急排的一员,张新良现场观摩了5月21日举行的2022年防汛抢险综合应急演练,信心倍增。他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这样的防汛实战演练,今年汛期,示范区各相关部门和镇、街道组织开展了多次,有效提升了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实践证明,济源过硬作风是“抓”出来的。守得住“硬杠杠”,才能经得起考验。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示范区紧紧围绕“提升能力、锻造作风、实干立身、争先出彩”的总体要求,盯紧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要人员,在工作落实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
为确保“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济源成立了“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会议,专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同时,创新构建了6个活动工作组+1个专项治理组+N项重点工作的“6+1+N”工作机制,成立“十大战略”“十项重点任务和六项突出问题”工作督导组,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逐项研究、逐项破解、逐项推动。
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济源采取问卷调查、网络评议等方式直接向企业、商户、群众征求意见,共收集问卷8633份,并建立重点问题整改台账和落实“十大战略”重点工作任务、五项能力提升、五个专项治理等工作台账,分类交办相关单位,由示范区相关领导牵头逐一研究、解决,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开展“两堂三学一考”大学习、“6321”大培训、实战化“大练兵”等活动,济源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强业务,锻造能力作风,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在争先进位中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凝聚强大正能量。
以学干结合练就过硬本领
依托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济源加快建设纳米材料创新产业园,全力建设千亿级纳米新材料生产基地。围绕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陶瓷材料三大系列产品,一批纳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目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十四五”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小纳米”撬动了大产业。实践证明,过硬作风是“带”出来的。扛得起“硬责任”,才能打得开局面。
紧密围绕省委实施“十大战略”重要工作部署,济源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济源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和“七个方面作示范”要求,拉高坐标、加压奋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济源聚焦新材料等优势领域,推进36万吨生物降解塑料、金祥化工6万吨糊树脂项目等10个新材料类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的纳米初创孵化园项目竣工投用,入驻企业19家。新入库“四上”企业55家,同比增长129.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建成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及载体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8.9%。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济源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工程,转化后入库项目183个,总投资799亿元;开展以盘活闲置低效资产为重点的“盘活一批”行动,盘活项目226个,有效利用闲置厂房75.23万平方米、闲置低效土地12062余亩。提前布局实施碳捕集工程,实施重大减排项目和工业企业治理成效“夯基工程”,为绿色低碳转型腾出环境容量。
以产城融合再造经济优势,以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以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以建强组织提高治理效能……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力推动下,济源广大党员干部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围绕济源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补齐能力短板,填补知识弱项,练就过硬本领,传承优良作风,为现代化济源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以工作实绩检验建设成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能力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
济源牢牢把握高效服务群众这一根本目的,创新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充分发挥2100余个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全区4.8万余名党员全部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实现与22.4万户群众、3.4万工商户和企业班组结对认亲全覆盖。
示范区林业局成立党员“帮卖团”,破解了山区果农的销售难题;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党员突击队,协调各相关部门,帮助停产10年的天龙焦化重新点火;轵城镇积极化解项目征地、拆迁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50余个,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在“党群连心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共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1338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755起,无访村(社区)、无访企事业单位达标率分别为92.4%、99.8%,有力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实践证明,过硬作风是“干”出来的。啃得动“硬骨头”,才能攻得下堡垒。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总抓手,是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济源强化“项目为王”理念,成立“项目专员”队伍,充分授予“项目专员”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指挥权、协调权、推动权,提高现场指挥协调推动的效率,形成“项目专员抓一线、责任单位作后盾、领导干部解难题”的工作格局;建立“项目专员”月评、季推进、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终评等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项目专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把“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落到实处。
落实工作抓不好,再好的战略、政策、措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围绕推进“十大战略”,示范区召开4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我们都是答卷人”系列新闻发布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热点问题。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13710”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济源成立督查委员会,由示范区党工委委员担任主任,设立综合督查、重大项目督查、营商环境督查、疫情防控督查和社会治理督查5个工作组,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督导各单位开展工作,通过督导建设倒逼工作推进、责任落实,确保党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济源落实落地。
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过硬的干部作风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济源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开展五项专项治理,先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四风”问题46件,处理104人;集中整治社保基金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查处小微腐败案件20件,处理30人,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在纪律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作风建设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好了就是竞争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济源将继续深刻领会省委的战略意图,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抓好“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一个个铁脚板、硬脊梁、宽肩膀共同扛起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的历史重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刘永芳)
2022年全国科普活动周期间,济源示范区开展航天科技主题科普活动,科普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观航天教育基地,开展航天科普课堂、航模制作活动,普及航天科普知识,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022-09-279月26日,由河南广播电视台摄制的《绿水青山 飞阅河南》济源篇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视频、央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大象新闻客户端、大象新闻新浪微博等媒体播出。
2022-09-279月26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主持召开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会议暨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当前重点工作。
2022-09-279月23日是我国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济源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承留镇大沟河村开幕。
2022-09-249月26日晚,示范区秋季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启动仪式在文化城西广场举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委副书记李哲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启动。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武胜伟主持活动。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