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流,浩浩汤汤。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由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黄河流域生态“保卫战”全面开启。
济源全域属于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承担着重要政治责任。
三年来,济源以战略谋划统揽全局,以生态建设破题开路,以产城融合强基固本,以文化传承凝心聚魂,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定信心、笃定决心,全面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济源乐章。
坚持生态优先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仲秋时节,天高云淡。济源沿黄区域满目葱茏,景色宜人。
济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着眼沿黄生态系统整体性,统筹做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小流域治理、重点企业污染防治等工作,逐渐构建起美丽安全的生态格局。
在石多土少的造林困难地,济源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硬是在荒山上植出了20多万亩人工林。荒山秃岭上,鱼鳞坑层层铺开,绿化苗木茁壮成长,“愚公儿女”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了黄河流域的“塞罕坝”。
通过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济源在黄河干道及主要支流沿线周边累计实施困难地造林13万亩,总投资6.57亿元建成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5.28%。大力开展沿黄森林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建成省级森林特色小镇4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0个,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5个。投资3592万元实施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面积50公顷,连地湿地公园、蟒河湿地公园建成投用,示范区湿地保护率达到67%。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济源不断加强流域生态治理,深入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积极创建省级、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整治修复河道24.94公里,新增湿地面积124.4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21公顷,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沁河、蟒河、湨河、盘溪河等黄河支流再现河清岸绿的秀美风光。
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济源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省控以上断面劣Ⅴ类水体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绿色发展成果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聚焦产城融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
对于一个工业占比较重的城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更重。
善于苦干实干的“愚公儿女”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引导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中国白银商城,带货主播们各显其能,热情推介济源白银饰品。作为全国首家线上线下全渠道一体化白银饰品销售平台,今年3月20日正式上线以来,中国白银商城生意火爆。
建设中国白银城,打造线上白银商城,济源不断做强做大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推进白银产业由原材料生产、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向下游延伸、向高端进军。昔日“论吨售”的银锭变身为“论克卖”的饰品。
济源还谋划实施了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等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豫光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济钢特殊钢精品线材和棒材、铂固紧固件、富士康智能园区、清水源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有色、钢铁、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大力培育,近年,济源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20亿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8.7%提高到现在的36.2%。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柿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内,中通、圆通、极兔、丰网等快递物流车辆很多,每天进出口单量达10万单。随着现代物流产业园的加快建设,济源物流配送体系逐渐完善,物流产业集群快速壮大。
秋高气爽,旅游再次“升温”。走进王屋老街,文创产品极具魅力、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济源用心打造了王屋老街、小有洞天、“那些年”小镇、冰雪运动健身馆等一批民宿、游览、体验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中秋假期,大峪镇山区风景秀美如画,乡村休闲旅游迎来了一拨拨游客。
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禀赋优势,济源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一起做,不断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构建起了“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已经形成,乡村振兴成效越发彰显。
注重文化传承 守护黄河济水历史文化根脉
黄河、济水,在济源境内培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为大力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济水文化,济源主动融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以此不断擦亮黄河名片,讲好黄河故事,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典范区。
做好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三篇文章”。济源大力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并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文化、济水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打造了一批具有济源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济渎庙、阳台宫、奉仙观、柴庄遗址、庙街遗址等重要文化遗产和黄河船工号子、王屋琴书、邵原神话群、愚公移山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济源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新校区建成投用,成为省内外党员干部学习愚公移山精神、领悟初心使命的优质平台。济源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力以赴落实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谋划了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大河奔腾不息,历史车轮滚滚。济源人民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国家战略实施重大历史机遇,凝聚力量、激流勇进,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郑海波)
9月14日,首届“大国农匠”全囯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在山东乐陵落下帷幕。经过专家遴选、网络投票、现场答题、专家提问等多个环节,济源示范区梨林镇农民王国群从全国各地的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大国农匠”称号。
2022-09-16凡人善举、爱满济源。近日,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印发《关于表彰2022年上半年“济源好人”的决定》,授予常明霞等15人2022年上半年“济源好人”荣誉称号。
2022-09-169月14日,全省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培训班在济源示范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开班。
2022-09-159月15日,示范区召开“万人助万企”活动问题化解巩固提升行动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出席并强调,要纾解痛点堵点,切实推动问题化解提速增效,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省“万人助万企”第十八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朱荣民出席并讲话。
2022-09-169月15日,示范区政协工委主任、市政协主席谭江到克井镇金水村调研。
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