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三季度 跑出加速度】邵原镇:主动出击开新局 项目建设战犹酣
关注济源网微信
济源市银河纺织有限公司技改车间。
近日,济源市军霖魔术手套厂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一个心形图案,不一会儿,一个个带着心形图案的手套就生产出来了。“完成升级改造后,在电脑上输入什么花纹,手套上就会织出什么花纹。有的客户想在手套上打上公司名字、广告等内容,将相关内容输入电脑完成制版就可以了。”该企业技术负责人阮文新说。作为邵原镇劳保特色园区技改项目涉及企业之一,该企业追踪先进技术、紧盯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好,生产效益大大提高,产品供不应求。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载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后劲所在。今年以来,邵原镇围绕“特色农业富民、生态工业强镇、农旅融合兴镇”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实际,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把产业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今年上半年,该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发展、“四上”企业净入库数量等经济指标考核居山区镇首位,经济指标“双过半”完成任务数居全区第一。
邵原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孙建军说,当前,邵原镇仍处在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全力以赴,驰而不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位于邵原劳保产业园内的济源市银河纺织有限公司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技术改造,一台台崭新的机器已经安装到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检测。该公司总经理杨中金说:“这次技改完成后,我们的生产环境比以前干净很多,工人在里面工作更舒服,劳动强度明显降低。更重要的是,采用新的设备、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后,产品档次和质量比以前提高很多,将为我们赢得更多客户。”
济源市银河纺织有限公司的发展是邵原镇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邵原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赵冠男说:“我们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细化职责分工,紧盯项目进度,狠抓项目落实。对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制度,每人分包一个项目,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发展难题,确保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投产、早运营。”
当前,邵原镇依托劳保产业园项目,盘活原邵原焦化厂、光明焦化厂等资源,以纺织及轻工业为主导产业,以建材及循环经济为辅助产业,配套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谋划建设包括北部纺织及轻工产业区、中部综合服务区、南部建材及循环经济产业区在内的济源山区首个特色产业园区。该镇凝聚项目发展合力,今年以来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0个,完成投资6.08亿元。其中,宏达利镍业、劳保产业园鹏浩车间技改等2个项目完成试生产;东阳河乡村旅游产业带项目和镇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作为全市上半年重点项目观摩点,获得山区镇第一名。日前,该镇召开下半年重点项目推进会,聚焦工业、城建、农业和社会事业等重要领域,确定了20千瓦风电、邵原镇美丽乡村、大东坡奶山羊养殖场等9个重点项目,为实现“全年红”注入了强大动力。该镇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新进驻企业50家,总部经济持续壮大。
美丽的东阳河从东阳村缓缓流过,润泽了这片土地,也让这片土地分外美丽。在这里,一个利用东阳河沿岸交通、区位、生态、文化等综合优势,充分整合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东阳河乡村旅游产业带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
邵原镇积极打造农旅融合项目,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开新局面。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千亩鲜果、千亩烟叶、万亩核桃、千亩红薯、千亩制种五大产业基地,力争实现全区首个烟草“万担镇”目标;积极申报史家腰苹果、崔家庄鲜桃、坟凹粮油、碌碡辣椒等“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富硒生态农场和示范基地,擦亮“富硒”品牌名片;高标准打造集自然、观赏、休闲、体验、康乐于一体的东阳河乡村旅游产业带,完成东阳村休闲旅游乡村验收,建成东阳写生基地、乡村直播间;积极谋划双房传统古村落休闲乡村项目,使双房村成功入选河南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做优红色文化产业,积极争取资金420余万元,启动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实施晋豫边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晋豫边红色文化广场,打造以晋豫边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线路,积极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带,为红色文化旅游样板镇建设奠定基础。
邵原镇党委书记卢新源表示:“当前,我们要以奔跑的姿态前行、以决战的状态实干,紧锣密鼓推进项目建设,冲刺三季度,并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要求,主动站位全省和示范区发展大局,深入思考谋划邵原镇未来发展,努力把邵原镇打造成郑州‘1+8’都市圈中的豫西北重镇。”(文/图 记者 林勇 通讯员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