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万人助万企 济源在行动】勠力同心奏响发展强音——示范区“万人助万企”活动上半年工作综述

2022-08-20 10:4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纾困解难稳增长,全力以赴促发展。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反弹的巨大压力和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万人助万企”活动相关会议精神及政策措施,坚持“创新引领、跨越发展”主线,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名片。

  今年1至6月,完成小升规工业企业16家,占目标任务的53%;新开工工业项目36个,占目标任务的60%;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5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工业投资额达到75.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56%。

  政策“组合拳”疏通助企纾困脉络

  创新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示范区将“万人助万企”与“十大战略”、能力作风建设、“党群连心工程”、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有机结合,出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提质行动计划、工业企业惠企纾困工作若干政策、高质量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完善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助企纾困、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撑。

  示范区研究制定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1+8”政策体系,有效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

  各政策制定单位组成政策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提高政策知晓率。目前,政策宣讲团已深入开发区、镇(街道)开展政策宣讲30余次。

  今年上半年,示范区争取省级资金4483万元,兑付富联科技项目税收省级留成部分资金6560万元,济世药业老厂区资产移交过户交易税金返还542.98万元,河大纳米技术转移转化后补助100万元,规上工业企业一、二季度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资金1005万元,兑现企业留抵退税资金12.6亿元,实行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23.3万元等。

  人才“大集聚”破解助企纾困难题

  躬身察实情,倾心解企“难”。

  “万人助万企”关键在人。示范区积极构建“1+6+18”(1个示范区领导小组+6个市级服务指导组+18个开发区、镇、街道各自的领导小组)、“32+459+N”(32名示范区领导+459名助企干部+N个党建专员、互派干部和镇、街道助企干部等)、“活动办+部门+工作组”协调联动三大工作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干部选派数量和结构的最优化。

  在助企干部积极协调下,龙兴钛业等企业用地申请、电力线路改造、自来水等要素保障问题得以解决。示范区充分发挥助企干部的“末梢神经”作用,聚焦问题解决,提升助企效能;倡导助企干部主动工作,创新举措,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在问题收集阶段,示范区列出12类重点突出问题收集指导清单,开展“企业服务连心桥”等活动。助企干部逐项对照收集、面对面收集。在问题解决阶段,示范区坚持“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率”的目标导向,建立一般问题当场办、常规问题部门办、重大问题市领导办的分级解决机制,通过限时办结反馈、动态销号、定期通报等方式加快办理,目前共解决问题559个,解决率达97.2%,实现问题闭环处理和有效解决。在问题解决完毕后,助企干部通过电话回访、入企调研等多种方式抽查巩固效果。对办理效果不明显或企业不满意的,示范区重新明确时间节点,督查部门跟踪督导,直至彻底办结、企业满意为止。同时,示范区全面落实“白名单”制度,强化对248家“白名单”企业的服务,完善煤电油气运要素保障机制,确保企业满产达产。

  项目“大集结”彰显助企纾困实效

  聚焦项目建设,开展“四个一批”活动。

  签约一批抓落地。示范区启动招商引资“百团大战”,紧盯500强企业、行业龙头,瞄准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精准招商引资,开展5期集中签约活动,签约项目116个,总投资464.7亿元。开工一批促进度。示范区建立项目建设调度会工作机制,完善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项目警官制”(每个项目配备一名公安人员服务),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结对服务长效机制,对108个总投资662亿元的重点开工项目提供全流程“贴身”服务。投产一批见达效。示范区推动年产6万吨微悬浮法糊树脂项目、克井19.98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等71个项目投产,完成总投资205亿元。盘活一批增动能。示范区对工业等领域闲置低效资产进行系统梳理,积极挖潜盘活,目前已盘活项目225个,有效利用闲置厂房91.17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3119.08亩。

  示范区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新潜能和内生发展新动力。示范区注重搭建高端创新平台,已建成省级(含)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及载体94家,其中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及备案新型研发机构4家;加快与中科院、省科技厅、省科学院、国科大、郑大、河大的战略合作,建设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济源分中心、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济源分中心、绿色经济与低碳实验室、先进材料研究院、郑大济源研究院等。示范区建强企业创新主体,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108家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此外,示范区还筹建智慧岛,组建创科集团,建设科创大厦,设立科创基金,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1.8%,创新动能全面提升。

  企业强,则经济强。

  示范区坚持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长短结合、综合施策、精准服务,在科技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帮扶和金融支持上下足功夫,提振信心,促进发展。(记者 王鸿斐)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