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关注反诈系列报道之保健品欺诈——免费送鸡蛋、主打亲情牌……这些保健品套路正将手伸向老年人的口袋

2022-07-06 17:47:57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按照济源的习俗,农历六月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日子。回娘家本是件开心的事儿,市民张女士却在那天和父母闹了不愉快。

  几天前,张女士和丈夫带上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无意间看到父母卧室衣柜里放了好几盒不知名的保健品,一问才知道是父母在附近一个每天听课就能免费领礼品的地方买的。保健品的价格并不便宜,父母花了快5000元。

  这不是张女士的父母第一次买这样的保健品了,此前还背着她花了2万余元买了个声称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床垫。

  “一个床垫睡睡就能治病?医学界那么多专家都治不了的病,吃这种药就能治疗?怎么可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女士告诉记者,听到父母说这种保健品能治疗多种慢性病时,她没控制住,就跟父母吵了起来。

  “真不是心疼钱,拿着这钱去吃点好的、去旅旅游不比买这些一看就是骗人的保健品强?爸妈咋就不懂呢?”张女士无奈地说。

  张女士的烦恼显然不是个例。

  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也在觊觎老年市场的“蛋糕”,打着保健品的旗号,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活动。

  听课送礼品、见面就叫“娘”……“甜蜜攻势”让老人一个多月花了近10万元

  说起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一些保健品,市民王女士也是恨得牙痒痒。她的母亲曾被人“忽悠”,在一个月之内买了近10万元的保健品和保健用品。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有退休金。由于工作繁忙,她平常不在家,只有节假日才能回来看望父母。两年前,正在上班的王女士忽然接到亲戚的电话,称她的母亲在家附近一家销售老年产品的店里买了很多东西,已经花了好几万元了,让她赶紧回来看一看。

  得知这一情况,王女士赶忙请了假赶了回来。果然如亲戚所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母亲陆陆续续买了自称能治很多病的床垫、足浴盆、保健品等。王女士粗略算了算,母亲竟然花了将近10万元。

  “这些东西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王女士说,恼羞成怒的她带着母亲,拿着这些东西找到商家执意要求退货。可能是看她态度坚决,商家最终退了一部分钱。

  “我身边也有很多老年人被骗,花很多的钱买一堆没有用的东西。”王女士说,那些“忽悠”母亲买产品的人,每次见母亲都会喊“娘”,端茶倒水、帮忙提东西,简直比自己这个亲生女儿都亲。“很多老年人沦陷在他们的‘甜蜜攻势’下。”王女士说,自从那件事之后,她每周即便再忙也会挤出时间回家陪父母,“多陪陪他们,给他们讲讲保健品诈骗的套路,他们也就不再相信了。”

  发现商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可拨打12315进行举报

  “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家存在无证经营或传销保健品、虚假宣传、超范围宣传产品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请立即拨打12315进行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李建峰告诉记者,3月初,他们就曾查处过一起虚假宣传商品功效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案件。

  “当时我们接群众举报,称有人在济水西关农贸市场附近和凯旋城附近利用讲座、授课等方式虚假宣传其售卖的寝具及食品,诱骗消费者高价购买其产品。经过调查,商家的行为已经构成违法,我们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进行了处罚。”李建峰说。

  “盲目相信保健品虚假宣传,不但会花冤枉钱,还会损害身体健康,耽误病情。“李建峰提醒市民,不要相信和购买任何宣称可以治疗疾病的保健品,身体有疾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在购买保健品时认准包装上的保健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品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一定要索取销售凭证,并要求商家在销售凭证上注明他给出的承诺;保存好销售凭证、产品包装内的说明书等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凭证。

  @老年人 这一份防欺诈指南请收好

  “免费送鸡蛋”,引人上钩

  发传单免费送礼,惯用手段是“保健品空盒换鸡蛋”。比如在小区周边发传单,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可免费得鸡蛋,利用老年人贪便宜的心理引人上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都在为保健品推销做铺垫。

  假称公益活动,冒用权威

  保健品诈骗常常会冒用某官方机构或听起来像权威机构的身份来诱骗老年人参与,比如“中科院某研究院”“中国保健协会”等机构名称,打着公益的幌子,或声称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上台讲课,实则为推销产品做铺垫,一般老年人不会去求证和分辨这些身份的真伪。“世界500强企业”“FDA认证通过”“雅安捐款1亿元现金”等也都是骗子用来增加权威的说辞。

  失实夸大宣传,“现身说法”

  “只需7天,糖尿病除根”“3天见效,永不复发”“抑制癌细胞增长”“预防癌症”……保健品诈骗中类似的宣传语利用老人关注健康的心理推销保健品,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专家”会轮番上阵忽悠,还会有“同龄老人”“病友”等事先安排好的“托儿”上台分享感受“现身说法”,让听课老人深信不疑,彻底入坑。

  主打亲情牌,“温情攻势”

  保健品营销人员可以叫老人“爸妈”,可以为他们洗脚、按摩,可以陪他们唠家常,可以甜言蜜语哄老人开心。在这种“温情攻势”下,渐渐骗取了老人的信任。

  治疗效果好,“立竿见影”

  有些老人购买了所谓的保健品后,吃了确实效果立竿见影,身体倍儿棒,腰不酸、腿不疼了,血糖一下就降下来了,真的是传说中的神药吗?那你可要小心了,很有可能是商家在里面非法添加了药品甚至激素类成分,服用后确实造成了效果显著的假象。这种保健品吃多了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病情不但不能缓解还会加剧,得不偿失。(记者 李亚楠 实习生 朱逸)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