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实践】遥望济源山水翠 黛绿深处是金山

2022-06-09 10:0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克井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后的美景(资料图片)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济调研时提出“在节约集约环境友好上作示范”,让济源再一次笃定了走生态优先发展之路,努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济源力量。

  近年,济源自觉扛起生态发展大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探索以生态环境高水平推动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防治并重 夯实生态环保根基

  济源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先看一组数据:

  2021年,济源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各主要指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黄河、沁河、济河等国控省控断面优良水体达88.9%,居全省前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

  数据的背后,彰显了济源治理生态环境的政治定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为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济源统筹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攻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总体要求,济源在机构改革中,增加人员配置,加强队伍建设,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优化职能配置,创新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制,夯实环境执法基础。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兵突进,必须秉持系统思维、坚持系统治理。

  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济源坚持推进根本性、管长远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持续开展污染防治专项行动,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加强土壤污染风险源头管控和治理修复,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生态环境修复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治理,高标准完成沿黄生态廊道、生态保护修复任务。以矿山综合治理为关键,根据“宜水则水、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原则,分类施策、应治尽治,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做到应治尽治,目前,历史遗留及政策性关闭矿山治理恢复率已达到90.92%。

  逐“绿”而行 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夏日的济源林区,山岭碧绿,树木笔直,林下空气湿润。这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济源在因地制宜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中的不懈努力。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济源以全面实施林长制为抓手,坚持绿化和彩化、财化有机结合,增绿与增景、增收互促共赢,以生动实践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的双向转化通道。

  森林是生态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生态系统方面,济源科学精准选择造林方式,适地适树选种优良乡土树种草种,一方面扩大森林面积,另一方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逐步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绿化美化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

  为打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自然风景,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济源持续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

  逐“绿”而行,低碳转型。立足新起点,济源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碳汇林,壮大林业龙头企业,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推动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前瞻布局 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济源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兼顾、重点突破。

  围绕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济源先后组织编制多项规划,对济源域内黄河文化充分挖掘,对沿黄重点区域做好规划布局。

  在正在编制的《济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济源将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作为规划目标之一,将沿黄区域作为生态文化区;在现行的《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中,济源将坡头镇、大峪镇设置为沿黄组团,以西霞湖、小浪底沿黄文化旅游为依托,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在旅游交通道路规划中,济源将南太行旅游专线与黄河小浪底旅游专线、国道208形成市域旅游环线,切实提升沿黄区域的战略定位,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谋篇布局。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下一步,济源将坚定不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百倍信心、千倍努力换蓝天常在、碧水长流、大地常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黄一冰 通讯员 孙璐)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