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出彩济源人】躬身种业新愚公

2022-05-23 10:21:23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小小一粒种,带富千万家。在济源示范区,有位“老农民”跟种子打了几十年交道。他所建立的种子基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

  他就是侯三元。今年2月,侯三元获得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回望侯三元的初心,这一切都离不开他敬业奉献的“基因”。

  扎根土地 坚守良种繁育事业

  撸起袖子、挽起裤腿,肤色黝黑的他穿梭于田间地头、乡间小道。67岁的侯三元仍活跃在田间一线,在陌生人眼中,他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在村民们看来,他却是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1974年,19岁的侯三元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聪明,被选中加入了贾村农业科研组。在科研组,他13年如一日,从科研员到科研组长,边学边干。当组里有人选择回去经营自己的责任田时,侯三元仍然坚守在科研组的50亩试验地。农忙时,他白天在科研组干活,晚上回自家田间劳作。正是因为他的踏实敬业,1987年经层层选拔,侯三元被市种子公司招收,正式成为一名农业技术员。

  “要干就干出点名堂”,侯三元骨子里的这种坚韧,始终贯穿于他的职业生涯。在市种子公司,他常常披星戴月、上山下乡,一边深入田间地头,亲手指导农民繁育良种;一边钻研农业学问,踏实完成农学本科函授。从技术员到生产科长,从副经理到经理,这背后是侯三元不变的执着坚守,是他对良种繁育事业的由衷热爱。

  “种地,你就得实实在在的。我这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就是种子培育。”务实敬业成为侯三元身上标榜的重要标签。

  2000年,在各种机遇与政策的促使下,侯三元凭借自己在行业内的敏锐觉察,审时度势,下决心转型做蔬菜制种。他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注册成立了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茵种苗)。多年来的踏实与务实、经验与学识,最终开花结果,侯三元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农民本色 奉献担当躬身为民

  “老农民”是侯三元的微信昵称,更是他内心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即便如今他已经成立了公司,但他始终保有一颗“为农为民”的赤子之心。

  “农民是最能干、最实在、最能吃苦的一群人,而我本身又是干农业的,他们身上的这些精神非常值得学习。”侯三元说。

  2009年,济源遭逢暴雪,山区定植的2000余亩甘蓝制种全部冻死。按照合同,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双方互不负责任。但侯三元决定帮助农民减轻损失。他四处筹款,按小麦的种植收益给予农民补助。农民拿到这份补助后,无不为侯三元的奉献担当点赞。

  2018年四五月份,受霜冻天气和冰雹天气影响,6000多亩蔬菜制种不同程度受损。绿茵种苗再次拿出150万元对重灾区蔬菜制种农户进行补贴。

  “付足农民的,留够生产的,剩下的才是公司的。”侯三元在与同事交流的过程中反复说道,“企业要长久,农民利益必须放在第一位”。

  笔者了解到,为确保农民能够致富,侯三元带领80余名技术人员常年“驻扎”在基地,全天候、全方位、零距离对农户进行细致指导。平均每年开展专题技术培训120余次,观摩培训300余次,田间技术服务2.5万余次……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侯三元和他的团队躬身土地的坚守。

  “既然农民跟着我从事蔬菜制种,我就想让他们收入多一些,产量高一些,损失少一些。”这是侯三元内心深处的想法。

  当代愚公 做大做强制种产业

  作为农民出身的党员,侯三元自发地将产业发展与山区群众脱贫相结合,把制种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扶持重点。如今,制种区贫困户全部脱贫,这其中就有他的一份力。

  “之前我们针对贫困户,每亩地提供价值180元的物资补助,比如地膜、农药等。他们的家庭情况本来就不是太好,我们更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贫困家庭。”侯三元说。

  在侯三元的带领下,绿茵种苗已走过20余年岁月,形成了王屋镇柏木凹等8大蔬菜制种片区,制种区域覆盖120余个村4160余户,年均增加农民收入7200余万元。

  对于未来,侯三元开始思考如何把制种产业做大做强,如何把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要做到‘小户变大户,大户成农场’。把产业化搞起来,乡村振兴就搞起来了,人就留下来了。通过改变产业发展的方式,让下一代人当上高素质的现代农民。”侯三元说,“我们还要加快对外发展的步伐,现在一年生产600多个品种,每年都在扩大订单规模,除了十字花科还计划往其他方向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制种产业。”

  2021年,侯三元在种子基地用种苗种出了“苦干实干”的字样,这是他最喜欢四个字,也是交谈中他反复提及的词汇。于细小处显真章,在侯三元的身上,深刻体现出“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以身体力行,默默地影响着身边的人。(郭沛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