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科技创新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2-05-18 10:1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清水源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水云踪”智能终端设备(资料图片)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济源调研时,强调济源要在特色发展以特取胜上作示范,依靠科技创新,把资源变原料、原料变材料,推动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作为全国唯一在全域建设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如何发挥体制优势,更好为全省乃至全国作示范?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济源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跨越发展为主线,加快破局开路、弯道超车,促进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创造优势、巩固优势,全力为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蓄积力量。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一流创新生态的引领和支撑。

  围绕“十四五”规划,济源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项目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完善科技创新支撑制度,深入实施“松绑+激励”措施,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科研自主权,鼓励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来济创业,激励济源本土企业家及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创新研发,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梧桐”。

  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济源以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为建设重点,打造“0-1-N”创新链条,构建四级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围绕(超)高纯金属及其化合物、先进功能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智能制造及装备和有色冶金固废高值化四大方向,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河南省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研究院,开展技术研发及攻关、成果转化及推广、产业实施及放大、企业衍生及孵化,解决制约河南省高端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河南联创郑大绿色催化研究院围绕我国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短板”问题,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加深产业业务融合,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高附加值、环境友好、技术领先的现代工业园区。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

  作为创新的主体,工业企业如何紧扣“创新”主题,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济源建立创新型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体系,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坚持引育结合,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岛”为载体,吸引集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企业家人才队伍,集聚一流创新团队。

  作为一家以四氯化钛生产为基础,集钛功能材料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龙兴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创新研发,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建“中科龙兴钛功能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先后获批“河南省钛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几年,该公司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钛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自主开展产品的高纯化、纳米化研发。

  清水源公司研发“水云踪”智能终端设备,成为行业标杆;艾探电子研发中红外传感芯片,填补国内空白;中济智控工业互联网平台部分功能已上线,助推济源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

  未来,借力郑州、洛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优势,济源在创新驱动方面将得到更多支持。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

  将上下游原材料“吃干榨净”,延链补链强链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是济源制造业发展的鲜明特质。

  聚焦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创新重点,济源立足传统产业创新,突出工艺技术、生产流程、产品升级创新,培育形成传统产业的新动能、新优势。

  从传统工业入手,济源按照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有色金属、钢铁及装备、化工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实施十大产业转型工程,推进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纳米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2+X”产业集群。

  依托济源钢铁(集团),济源加快建设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打造智能装备制造及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产品实现了“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三级跳。围绕济源钢铁(集团)、中原特钢的先进钢铁材料延链补链,济源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已形成年150万吨深加工能力,发展机械装备、汽车及其零部件、线材深加工三大核心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做精做深产业链条,推动济源向新型材料强区转变,努力打造全省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矢志不渝激发创新活力,从依靠初级生产要素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济源一定能够建设好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赢得更加长远的未来。(记者 刘永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