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学习贯彻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济调研讲话指示精神】高度 力度 速度 温度 精度——济源示范区全力构筑防汛“安全堤坝”

2022-04-21 10:0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汛期将至,备战正紧;干群齐心,同舟共济。

  连日来,示范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防汛工作会议精神,紧盯重要设施和薄弱环节,未雨绸缪、及早行动,共同构筑防汛抗灾的“安全堤坝”。

  整体推动有高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今年入汛时间较往年偏早。据国家减灾委员会综合研判,2022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突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济源发生极端天气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未雨绸缪、主动作为,保质保量保期完成工程性措施,以实战要求完善细化预案,坚决守牢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金标准。”4月7日至8日,省委书记楼阳生莅临济源调研,对防汛工作特别强调。

  为贯彻落实楼阳生书记讲话指示精神,4月18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召开防汛工作会议,认真谋划部署,全面吹响了防汛抗旱“集结号”,发出了打好“先手牌”的动员令。

  “要积极应对防汛抗旱新形势新问题,未雨绸缪、提前部署、筑牢防线、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在会上作出明确要求。

  响鼓重锤,号令如山。示范区各级各部门按照防范应对超标准洪水的要求,根据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五预”安排,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早行动、早演练,全面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从3月份开始,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每周六对全区防汛进行集中会商研判,镇(街道)每周日会商开展防汛专项演练。

  各级各部门重新编制应急预案,把防止伤人亡人作为首要目标,突出山区防洪、河道防汛、水库防汛等特点,建立“1+17”防汛预案体系,确保方案具体到人、具体到岗、具体到责。

  及早部署有力度

  打好“主动仗”,下好“关键子”。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河口村水库管理局、黄河河务局、示范区水利局联合发力,形成“四龙治水”的防汛格局。示范区整合防汛抗旱、城市内涝、灾害防治、水库管理等部门,建立“1个防汛指挥部+12个工作专班+16个前线指挥部”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实现集中办公、统一指挥。

  机制高效,应急指挥更科学。持续改进完善水利、人防等防汛救灾专家库,建立防范应对特大暴雨“专家支撑、现场研判”机制,实现“专家出意见,科学发指令”的目标。

  责任明晰,扎实应对更有力。建立“三方四级”责任体系,将防汛任务逐级分解,明确城市河道、道路积水点、桥涵等重点部位责任单位、人员及联系方式,形成责任闭环,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一扛到底。

  绘制城市内涝风险图,制作城区易涝点、积水点分布图,做好重点部位监控、调度、防护,防止监管“空白”,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备齐备足物资,确保救灾更及时。今年,示范区累计投入3500余万元,加强防汛装备物资储备和更新补充,准备砂石料2.47万立方米、编织袋100万条等,全力满足防汛抢险需求。

  同时,配备移动泵车、发电车、冲锋舟、发电机、无人机、卫星电话等先进装备1.82万台(套),提高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下应急保障水平。

  未雨绸缪有速度

  防汛,立足于“早”、着眼于“快”。

  抢通保障提前布局。住建部门全力推进灾后修复重建项目建设,与城区31条超期服役道路改造相结合,汛期前完成城市立交桥、道路积水点改造任务,加快河道工程施工进度,确保汛期城市行洪通畅,泄洪安全。

  提前着手,积极做好防汛预案编制工作。水利部门完成了蟒河流域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共19项方案编制,积极开展水库、河流、淤地坝、山洪灾害四大类预案编制,完成市级预案编制,督促和指导镇村级预案编制,确保务实管用、精准有效。

  盯住老隐患、新苗头,全面排查风险。示范区对城区43条道路、294公里排水管道、8条城市河道、41座桥梁、6座立交桥排水及污水处理泵站、1处地下通道、11处道路易积水点等重点部位及住宅小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逐项整改,严堵防汛安全漏洞。

  为确保汛期水情、雨情信息“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济源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安排技术人员,对水库上游28个雨量遥测站进行了汛前检修和维护。

  同时,安排固定人员驻守河口村水文站,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和雨情水情预测预报准备工作,为今年水库防汛度汛提供准确、及时、科学决策依据。

  精心安排有温度

  防汛,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

  “承留村,户主孔国全,需转移人数2人……”承留镇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员统计表上,从村名、户主、转移人数、转移地点到镇办分管责任人、具体责任人以及联系方式,信息明确,责任具体。

  今年,示范区加强会商研判,针对汛情不同响应等级,各镇(街道)扎实开展实战演练,进一步完善人员撤离预案,健全到镇、到村、到户、到人的责任体系。

  以村为单位,提前把避险点选好、把路线规划好,把谁来转、转移谁、怎么转、转到哪逐一落实到位。一旦发生险情,确保能够及时、彻底、安全做好群众转移工作。

  每一个集中安置场所、每一座漫水桥、每一个桥梁涵洞、每一个地下场所……根据各自辖区特点,各镇(街道)认真统计分析河流、水库、堤坝、尾矿库状况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制作防汛指挥体系图,做到基本情况清楚、转移线路安全、预警监测准确、应急处置及时。

  作为去年的重灾区,王屋镇对44个行政村(特别是西坪、林山、和平等18个重点村)的防汛应急预案多次审定,并邀请专家研判进行修订。

  全镇启用4个救援物资储备库,储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2000余件。181个应急广播系统,可在汛期期间不间断广播汛情,通知人员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智慧防汛有精度

  智慧防汛,让预判更精准、防护更及时。

  今年,示范区数字防汛、智慧防汛特色更加突出,各薄弱点防护屏障将筑得更牢。

  建设水库、河流防汛三维可视化数字模拟平台,将上游降雨量、山区水库库容、下泄流量、堤坝受损状况、群众转移情况等在平合数字化展示、全场景推演。

  示范区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河长”防汛智慧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安装100多个基站和探头,实现远程可视化监控,随时掌握河、湖、库、坝等运行情况,不断提升防汛预警预报水平。

  加强信息化建设,需求对接更精准。为130个山洪灾害防御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微信圈,并对其进行培训。投用10余台无人机进行持续巡逻,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建立区、镇应急指挥系统,为16个镇(街道)、偏远山区村配备卫星电话,为各部门配备应急通信工具,建立覆盖到村(居)、社区的防汛信息员队伍,坚持人员固定、责任到岗,确保防汛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协同配合,无缝衔接,今年,示范区全民备战、提升能力,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灾准备,最大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记者 何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