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营造“生态加营商”双优环境

2022-04-18 10:4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4月15日,记者从示范区“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获悉,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结合业务实际,细化、优化办事程序,提升执法水平等,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为济源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面提升。

  大气环境质量多项数据达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济源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9%,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中PM10、PM2.5、SO2、NO2和CO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了济源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全年优良天数为229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3.0%,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9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8.9%,其中黄河主河道3个断面水质常年保持为优。济源在全年9次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8次位居全省前三位。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居全省前列。

  土壤环境质量常年保持稳定。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建立了全国北方石灰性土壤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示范基地;实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在100%。

  ——政策红利确保全覆盖。

  实施重污染天气精准管控。科学制定2021年重点工业企业绩效评级工作,对评定为A级和绩效引领以及涉及民生的108家企业豁免管控,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后,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减排,最大程度减少对订单类企业的生产影响。

  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重大项目实行污染管控豁免制度,优化“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方式,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和达到环境管理规范的重大项目,减少执法检查次数或免于现场检查;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符合免予或减轻处罚条件的企业依法免予或减轻处罚,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

  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通过车载OBD监控系统、黑烟车抓拍系统、遥感监测系统、走航车监测装备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已形成“点线面”结合、“常态化”监控和“异常排污溯源”的监控体系。

  ——服务质量有了全面提升。

  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按照“项目为王”工作导向,制定服务重大项目“十大措施”。通过实施小微项目环评豁免管理、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简化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内容、精简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内容、探索园区同类项目环评简化模式等十项措施,全力保障好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助力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健全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自2019年8月以来,坚持每月组织召开“企业服务日”座谈会,加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加强对企业“绿色化”改造的技术指导。班子成员作为首席服务员,借助“万人助万企”“一联三帮”等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走访调研,尽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积极推行信用修复制度。进一步规范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制度,积极施行推行环境行政处罚信用修复,2021年完成43家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工作,减轻了环境行政处罚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或次生影响。

  发布会还发布了3月份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结果,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记者 张恒)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