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慈善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你看你看,基层敬老院的面貌在改变
关注济源网微信
惊蛰之后,午后的温度竟然已经能让人从中寻觅出夏天的气息。
站在大峪镇敬老院门前的护坡上,看着工人举着锤子一锤一锤将石块夯实,听着一旁挖机的轰鸣,大峪镇敬老院院长张一冲第一次发现这吵闹的施工声,竟然也可以如此悦耳。再有半个月,这个护坡就能建好。有了它,就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引起坡体塌方威胁敬老院里老人的安危了,而这,多亏了济源市慈善总会的帮助。
2021年7月,济源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地处山坡的大峪镇敬老院因为修建时间长,出现了断电、房屋漏水等情况。更让人揪心的是,敬老院门前的空地由于土质松软加上大雨的冲刷,山体出现大面积滑坡,给敬老院造成严重威胁。
那段时间,张一冲和大峪镇民政所所长常金现每天要到滑坡地段察看好几遍。“我们敬老院共有67位老人,都是大峪镇的五保户。如果滑坡一直持续,危及到敬老院,这些老人可咋办。”张一冲说。于是,他们迅速将敬老院的情况上报到大峪镇,并由镇里反映给了济源市慈善总会。
得知这一情况后,济源市慈善总会多次派人前来实地查看,并将大峪镇敬老院和其他几个同样受灾的乡镇敬老院受灾情况上报,并通过与中华慈善总会联系,争取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用于包括大峪镇敬老院在内的灾区敬老院维修、学校重建和农户房屋修缮等项目。
2021年12月,拿到济源市慈善总会送来的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后,大峪镇敬老院先是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屋顶治漏和线路改造,之后找来施工队开始对门前的坡地展开灾后挡墙及护坡修筑工程。
3月7日,记者在大峪镇敬老院看到,屋顶已经重新做了防水处理,护坡修筑工程也已经完成大半,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我们的线路已经改造完毕,护坡再有半个多月就能修好了。有了这些防护,再下大雨我们也不怕了。”常金现笑着说,护坡修好后,他们还将沿湖泊边缘建一堵挡墙,防止老人在此散步时滑下。
相比大峪镇敬老院,王屋镇敬老院的灾后重建工程已经率先完成。站在王屋镇敬老院背后的山坡上,记者看到,新修的护坡犹如一个直角形的护城墙,将敬老院护在其中,沿边还修了排水渠。
“之前可不是这样的。”王屋镇社会事务办主任赵长青指着护坡告诉记者,王屋镇敬老院紧挨山坡,7月的连续降雨,使王屋镇敬老院背后山体滑坡,泥土一下子涌到了敬老院一楼的窗户上。“泥土都快有一楼窗户高了。”赵长青说。与此同时,王屋镇敬老院也出现了房间漏水、断电等情况。
与大峪镇敬老院一样,王屋镇敬老院也申请到了灾后重建项目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们修了屋顶,进行了线路改造,同时重修了护坡。“有了这个‘铜墙铁壁’,我们敬老院再也不用担心暴雨天气的威胁了。”赵长青说。
那边护坡工程建得火热,这边,承留镇花石村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幸福苑)里也是一片祥和。88岁的村民冯师玲正跟自己的老姐妹周林英一起,安逸地躺在幸福苑的按摩椅上按摩。提起幸福苑,冯师玲掩饰不住地感激。
“这里就是我们花石村老年人的家,不仅可以免费吃饭,还能在这里休息玩乐。”冯师玲说。
2021年,济源市慈善总会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20个精品村为重点,积极动员协调帮扶企业捐款捐物,支援乡村振兴。花石村的帮扶企业是济源钢铁有限公司。为了促进花石村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济源市慈善总会多次出面协调,最终为花石村争取到了100万元资金,建造幸福苑。
2021年重阳节,幸福苑正式投入使用,里面不仅有餐厅、活动室等,还有空调、暖气一应俱全的休息室。
有了这个幸福苑,花石村的年轻人外出上班时再也不用担心家里老人如何吃饭、解闷,因为这里不仅会给老人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还提供营养丰富的免费早中晚三餐。
“这可给我们村的年轻人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好好工作,村里也越发和谐了。”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说。
“接下来,包括乡村敬老院灾后重建、爱心书屋建造等各个慈善项目都将继续稳步推进,更好地助力济源乡村振兴。”济源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记者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