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济源范儿”春晚来了——访2022济源春节晚会主创人员

2022-01-29 10:58:4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1月28日,记者走进春晚制作现场探班,制作团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后期制作,对节目进一步精雕细琢。通过专访济源本届春晚总导演于小伟,记者提前打探到这次春晚的不少亮点。

  据透露,此次晚会进行了“颠覆性”创新,不仅打破了传统晚会的风格,实现了不同空间的联动,更在表现形式、呈现手法等方面开创了多个“第一次”。

  节目以本土优秀文化为基础,坚持方向性,增强艺术性,融入众多地方特色文化元素,通过歌曲、舞蹈、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力求为济源人民呈现一场充满年味儿的高水平艺术盛宴。

  节目有灵气

  从2022年济源春晚启动至今,于小伟的策划方案已经写了十来个版本。

  “这一届春晚在节目创新和融合发展上狠下功夫,从形式到内容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也给予观众更多的期待空间。”于小伟介绍,很多节目会在舞台空间、实景、虚拟、摄影棚置景呈现,也会在不同空间穿梭、联动,并且打破了往年春晚节目的一贯风格,以故事演绎为主,有短片、有舞台剧等。

  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唐朝的玉真公主和唐代诗人李白、卢仝、贾岛等将一一亮相,呈现古代济源的魅力。

  而虚拟人物等科技手段的运用是2022济源春晚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大胆尝试。

  科技赋能让“老愚公”活了过来,突破时间与空间,在21世纪与子孙来一场古今对话。

  “整台晚会虽然只有7个节目,但每一个节目都花费了很多心思。”于小伟说,前6个节目从节目编创到演员造型、妆容,甚至舞台美术的呈现,都是结合济源历史文化特色、独特发展成果等原创策划的。

  开场舞《盛世飞歌》请了12个唐风乐队演绎;歌曲快闪《王屋琴书新唱》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屋琴书》所改编的;汉乐俑舞表演者结合出土样式一比一定制造型……

  于小伟表示,古老与年轻、历史与现代、唯美与效率形成了完美的统一,“李白《上阳台帖》”“卖油翁”等特色IP,将为大家带来全新的体验与新鲜的质感。

  高水准的节目得益于强大的阵容。据了解,主创团队均来自省内外专业的影视团队及人员,其中有3位编导是国家一级编导。

  舞台接地气

  跟以往不同,虎年春晚没有设置主持人,却搭建了更多的舞台。中规中矩的传统拼盘演唱会型晚会隐身,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拼文化创意、拼审美、拼质感的创新型晚会。

  “今年春晚的各类节目力求在欢笑中触摸深厚的历史文化、时代的发展变化,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于小伟透露,今年春晚时长大约40分钟,节目之间由故事串联。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场独具风格又彰显格局的视觉盛宴。”于小伟直言,济源的文化底蕴、特色文化资源是今年晚会的强大支撑。

  虎年春晚将触角伸向广阔的基层,首次把舞台搭建在古迹、景区、公园、美丽乡村等,镜头对准农家小院、普通群众,展示济源历史文化底蕴,见证济源城乡发展变化,传递新春祝福,憧憬美好未来。

  “想用一场晚会来呈现济源更迭千年、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很难,我们只有尽可能去丰富节目内容和拍摄场景。”为此,于小伟专门从郑州请来了专业的拍摄团队。

  为了拍摄出大唐盛世的恢宏气势,达到视觉震撼的效果,部分节目的拍摄时间选在了夜间。于小伟说,最难的一次是一个镜头拍摄了30多个小时,拍完整个人都冻僵了。

  “既要追求质量,又要保证效率。今年我们一共上了近20个团队、200余人次。”于小伟说。

  于小伟表示,整台晚会以济源有颜值、有内涵的地标建筑为舞台,让晚会更加大气磅礴,在文化传承之外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增加观众沉浸式观看体验。

  题材聚人气

  据于小伟透露,这一次的春晚题材既有注重体现传统文化赓续传承的节目,也有聚焦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党群连心等主题的精品。

  “我们努力追求舞台状态与生活状态的交相辉映,希望能够更多地找寻到观众的情感共鸣点,契合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于小伟表示。

  表演者中既有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又有来自基层的老百姓。他们充满激情的表演,彰显出逐梦、筑梦、圆梦的家国情怀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为了贴合生肖符号、增添民俗味道,拍摄题材还选取了画虎人作画,民俗表演者展示踩高跷、划旱船、背竹马等绝活儿的场景。

  一位曾参与过数十年济源春晚工作的文艺工作者表示,这场晚会吸纳了上下千年的传统文化元素,将营造出美妙的传统佳节气氛,值得期待!(记者 张恒)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