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网评 > 正文

【王屋论见】为民办事不“挑题”

2021-12-29 10:28:4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土地流转遗留问题终于解决了,俺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我们这个20年无主管的老家属院,现在不光有人管,而且管得还很好”“拿到了‘房本’,以后睡觉也踏实了”……连日来,记者在采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时发现,不少群众对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敢于向“老大难”和历史遗留问题挑战表示满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济源通过多种渠道,征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1.6万余条。济源的党员干部不“挑题”、不“留白”,认真解答每一道“题”。目前已办结和立行立改的有1.5万余条,正在办理的有1000余条。或许有的“答案”并不尽善尽美,但这种责任和担当,“阅卷人”已打出了“高分”。

  不“挑题”,说起来简单,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成、难事不想干,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是推诿扯皮,就是敷衍了事。有的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当下能见效果、出成绩的,就积极推动;对繁琐的基础性工作,则消极应对、能拖就拖,人民群众对此啧有烦言。

  为民办事不“挑题”,是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所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来没有动摇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他说,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我忙就是忙这些事”。

  为民办事不“挑题”,体现党员干部责任担当。治理兰考“三害”难不难?在荒山荒坡上植树造林难不难?把风沙肆虐、旱涝为害的“荒岛”变成绿满山坡、经济繁荣的“宝岛”难不难?事,不可谓不难,但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做到了。在他们看来,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再重的担子也要担,再大的难题也得解,哪怕“拼上老命”也要大干一场。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大问题,也有停车位不足、充电桩不够等小烦恼。能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检验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尤其要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立足眼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健全完善常态化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让群众无“后顾之忧”。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为人民服务,不能是半心半意,不能是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初心、践行使命,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把群众的每一个“急难愁盼”问题都当成“必答题”,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既重视“大题”,又不忽视“小题”,更不畏惧“难题”,在一次次为民办事中不断增进党群关系,收获群众满意。(如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