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春风化雨 “青苗”成才

2021-12-22 09:3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上,年轻干部的成长之道犹如种树,“育苗、壮苗、墩苗、护苗”容不得出任何差错,既需要勤“培土施肥”,又需要常“修枝剪叶”,才能确保“好苗子”有“好收成”。

  近年,示范区在新录用公务员中创新实施“青苗培育”工程,通过教育培训、结对帮带、岗位历练等形式,对每年新录用公务员进行滚动式培养,以录用为起点、三年为周期,力求实现“一年适应、三年骨干”的培养管理目标,抓好济源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培训“育苗”

  在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内,组织初任培训班,所在机关结合实际开展入职培训,帮助新录用公务员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提高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

  “在初任培训班上,当我面向国徽和宪法许下铮铮誓言时,仿佛是对初心的再一次召唤。”2019年底入职天坛街道办事处的张元刚说,这既是一次鼓舞,又是一次鞭策,“我们必须牢记誓言,坚定信念,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入职前,张元刚虽然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他却始终怀着“归零”的心态。“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内容也不一样。”张元刚说,在公务员的岗位上,自己就像一棵青苗,有了组织的关心和培育,经历层层磨难,才能更好地扎根土地,茁壮成长。

  “还未正式报到,入职单位就已经率先向我表示了亲切的问候。这让我倍感荣幸,感觉自己得到了重视。”邵原镇2020年录用的公务员原哲告诉记者,这个颇具仪式感的问候,让自己感到履职动力十足。

  第一次接触乡镇工作,原哲有些不适应。“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还要困难,经过单位的各种培训,自己才能够尽快适应各项工作。”原哲表示,自己一定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结对帮带“壮苗”

  根据新录用公务员自身特点和岗位实际,各单位采取分管领导思想帮带、老同志业务帮带的“2+1”双导师结对机制,通过谈心谈话、点拨难题、传送技能等方式让新录用公务员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实践本领,增强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双导师结对机制,2019年入职玉泉街道办事处的公务员吴桐感受颇深。“选定好导师的时候,单位举办了拜师仪式,给予我一种力量。”吴桐说,因为有导师在,自己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可以咨询,做什么事情都有底气。

  和吴桐在一个办公室的崔弘扬今年年初才入职。和吴桐一样,他也对“传帮带”有着很深的理解。“我们单位有一句口号:任何工作不争第一就是混日子。刚开始我并不理解,但后来,看到每个人都主动去向别人学习,这种比学赶超的氛围真的深深影响了我。”崔弘扬说,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多学多练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实践锻炼“墩苗”

  组织培养干部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多岗位观察。“墩墩苗”,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从防疫、防汛到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再到“党群连心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经过不同环境的历练,年轻干部对工作的感悟越来越深,责任感也随之变强。

  “这两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成长很快,收获颇深。”在邵原镇2020年录用的公务员杨森眼中,只有真正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才能在“摔打”中立稳,在“磨砺”中挺拔。

  真正去做好工作,老百姓是看得到的。西马头居委会的张战胜老人是吴桐的联户群众。没事儿的时候,吴桐就经常往老人家里跑。“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吴桐经常来家里帮忙。今年中秋节的时候,他还专门带了礼物来看望我们。这样的年轻干部我们打心眼里喜欢。”张战胜感激地说。

  参与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后,听到群众发自内心的夸奖,崔弘扬心里莫名骄傲。“这个项目并不大,但对老百姓来说,确实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崔弘扬说,要用心为基层办实事,用情为群众解难题。

  跟踪管理“护苗”

  使命在指引、时代在期盼、实践在呼唤。项目建设、改革发展、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等等,处处是“战场”,处处都需要更多的“急先锋”“顶梁柱”。

  “我们建立了新录用公务员‘青苗培育’个人成长档案,对他们录用后的三年进行全程纪实,及时反馈其成长情况。同时,做好跟踪培养管理,强化结果运用,为年轻干部锻炼成长搭建舞台。”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公务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青苗培育”工程,能使新录用公务员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在能力上提高全面素质,在作风上筑牢拒腐防线,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济源的高质量发展中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作出更大贡献。

  “很荣幸能够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在工作中,感受到组织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也收获了同事对我们的帮助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双向的奔赴,也得到了双向的反馈,让我倍感幸福。”五龙口镇2020年录用的公务员李源源坚定地说,即使自己是块砖,也要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根植厚土、叶沾清露,在“青苗培育”工程之风的吹拂下,济源“青苗”扬帆起航,未来可期!(记者 刘永芳 见习记者 崔雨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