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建立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体系
关注济源网微信
济源网讯(记者 黄一冰 通讯员 郭冰洁)为建立规范有序的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强化再生铅行业规范化管理,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今年,济源作为河南省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试点单位,建立了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体系。
根据《河南省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试点方案》,济源筛选了一批试点收集单位,作为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点,并授予跨区域转运资质。
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科负责人赵永军介绍,根据收集单位的规模和收集贮存运输等条件及其在再生铅行业回收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试点单位主要分为3类,第1类单位指收集、贮存网点,包括铅蓄电池销售网点、机动车4S店、汽车及电动自行车维修网点等;第2类单位是指具备从事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相应条件的专业回收企业;第3类单位是指已取得河南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废铅蓄电池收集、运输、拆解、再生利用等综合生产经营的企业。
截至目前,济源已建成投用的第1类单位有1家,第2类单位有1家,第3类单位有4家,已形成废铅蓄电池收集、运输、拆解、再生利用的完整体系,并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回收废铅蓄电池业务。
赵永军介绍,为实现废铅蓄电池流转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各类单位在转运废铅蓄电池时,需要在济源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物联网监管系统开展,确保形成铅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监管数据链条。
济源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体系的初步建立,突破了有色冶炼行业的发展瓶颈,有效防控废铅蓄电池环境风险。接下来,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将加快推进收集转运试点建设,推动铅蓄电池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减少重金属污染排放,努力实现“到2025年再生铅替代原生铅达5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