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追寻初心 济源印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济源干部南下福建纪事——济源启程(三)

2021-11-22 09:3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接上期)

  济源县委在自愿报名和兼顾地方的原则下,从县到区,将党、政、群干部全面排队,对现有干部一分为二,即一半调出南下,一半留在当地坚持工作。经过全面平衡、逐个审定,全县共批准县、区两级干部98人(女干部3人),另有卫生员2人,通讯员14人,炊事员8人,共122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29岁;共产党员95人;县级干部8人,区科级干部38人;均占当时济源县全部县、区主干的一半左右。太岳区选调三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长王安珍(山西离石人)任济源南调县委书记,济源县副县长赵守训任济源南调县长,济源县武委会主任李岳任济源南调县武委会主任,正式组成济源南下县委和县、区党、政、群全套班子。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边陲,北靠太行,南临黄河,是太岳抗日根据地重要的南北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济源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27年,中共济源支部成立。土地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济源开展了黄背坪起义和沁济暴动。抗日战争时期,济源先后建立了杜八联、大河里、王屋山等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和王屋县民主政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济源人民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和保卫解放区的斗争,全力支援战略进攻,成为太岳部队南下中原、战略进攻的前进基地和可靠后方。在济源县122名南调干部中,很多干部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既有武装斗争的经历,又有建党建政和从事经济建设、群众工作的经验。他们是济源县委的各级骨干力量,也是一支久经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未完待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