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躬身“改革田,创新地” 致力“济源种,种天下”——记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三元

2021-11-11 10:5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微信昵称“老农民”的侯三元酷爱土地,一年365天,至少300天在田地里泡着。

  获得“示范区十大改革创新民营企业家”的侯三元常常对员工说:“土地是绿茵的根,农民是绿茵的本,创新是绿茵的魂!”

  从8人到80余人;从当初没基地、找基地到1.5万亩稳定种子繁育基地;从单一白菜种子到30余类、60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

  侯三元的个人事业成就已然不需多言。

  竞争者众,为何市场独睐绿茵?

  侯三元过人的胆识、创新的精神以及卓著的口碑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其在种子领域多年摸爬滚打而出的丰富阅历堪为枝繁叶茂下最粗壮的根系。

  绿茵答卷

  当你伫立在承留镇栲栳村北头的高地俯瞰,由工业大道和五三一铁路线为轴构成的500余亩区域是一个令人心生敬意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绿茵种业产业园。

  极目之下,它好似一幅错落有致的水墨画,是那般诗意地铺满了大地的每一寸褶皱!

  2001年10月,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一眨眼,20个年头过去了,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

  这是一组怎样的数据?

  如果将20年两端的数据进行PK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试验示范农场面积增长了400倍,蔬菜种子繁育基地面积增长了50倍,年生产各类蔬菜种子产量增长了300倍,营业收入增长了20倍,农民创收增长了8倍。

  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济源首个民营农业企业——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走过的20年的征程,所交出的20年答卷!

  为什么选择蔬菜制种这个技术含量高、成本投入多、产业风险大的行业?

  侯三元解读说:“咱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苦,农民渴望在田里种出好效益,但没有产业引领,很难很难。”

  从白纸一张到丹青满卷,背后的汗水和心血不言自明。同样的道理,绿茵公司的创业历程也极为艰辛。

  “20年探索发展,绿茵公司开展30余类600余个品种的蔬菜种子生产,年产量1500吨;形成了王屋镇柏木凹等八大蔬菜制种片区,制种区域覆盖120余个村4160余户,年均增加农民收入7200余万元。”侯三元说。

  三个阶段

  如果按照侯三元的总结概括,他的人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农村当农民技术员13年,第二个阶段是在市种子公司干了13年,第三个阶段就是创建绿茵干了20年。”侯三元说。

  从弱冠年华到花甲满身,从农民技术员到事业单位人员再到民营企业家,侯三元扎根济源,奉献才智,建树颇丰。

  忆起峥嵘岁月,往事历历在目。“当时市种子公司改制,因为体制机制问题,我便选择离开自己创业。”侯三元回忆。

  2001年,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一张事业白纸摊到了侯三元面前。

  “当时最大的拦路虎是没有制种基地,村干部不相信,农民怕担风险。”侯三元说,发展种业需要生产基地,需要老百姓支持。为取得农民信任,侯三元一个村一个村谈,一户一户做工作,最终的结果是先给老百姓每亩2000元保证金,并承诺:“你们现在村里的状况是‘三多三少’,即土房多、砖房少,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没钱人多、有钱人少。你让农民跟我干上五年,我让村里‘三多三少’变成‘三少三多’,即土房少、砖房多,粮食作物少、经济作物多,没钱人少、有钱人多!”时任大峪镇东沟村党支部书记周丰军被侯三元说动了,带头干起来,农民纷纷加入。

  这30亩地,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让村干部有了面子。第二年,东沟村的种植规模一下子发展到200余亩。随着面积的扩大,村里的“三多三少”变成“三少三多”。

  在东沟交出一份完美答卷之后,接下来基地的发展便顺利多了。

  回首发展历程,侯三元认为自己做好了一件事,就是发展产业得和群众一条心,先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

  科技创新

  侯三元的创新发展战略观十分明晰。

  他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产业发展的源泉,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够走多远。”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在绿茵公司,除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员工队伍,还有一支“院士级”专家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甘蓝“杂交之父”方智远,国家蔬菜技术研究中心、大白菜首席育种家张凤兰,国家杂交洋葱种子开拓者吴雄等。

  抓人才,是为了能够在种业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新落成投资8000余万元的500亩种子产业园内,农业科研用地就占了460亩,每年科研经费达500万元。

  科技创新的结果是:拥有“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开展了甘蓝制种水漂浮营养液育苗、白菜制种集约化育苗、洋葱杂交制种技术研究与集成、蔬菜制种花期综合调控等20余项自主研发课题,填补了行业空白;获得“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制定了10项省、市级蔬菜杂交制种地方标准。

  “产业发展到哪儿,就要让老百姓富到哪儿。”66岁的侯三元说。面对荣誉和成绩,他将目光停在了更远的地方,那就是在示范区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下,建设集科技研发、良种繁育、生产加工、社会服务相融合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使绿茵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十字花科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亚太地区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国家洋葱杂交育种中心、国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农业展示窗口、国家现代农业技术集成转化平台。(记者 段二平 秦磊 崔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