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文明实践在济源】美丽乡村劲吹文明新风

2021-11-01 10:59:34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从简办理宴席是眼下示范区各镇、村积极培育和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一个落地措施。近年,示范区各镇、村干部主动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使群众逐渐接受了勤俭节约办理宴席的理念。

  10月30日,克井镇王才庄村村民高明书的母亲过“五七”,所有亲戚朋友都来祭奠。

  “现在村里提倡红白事简办,大操大办的旧习俗早已摒弃了。我们给老人烧个香、磕个头,祭拜仪式就结束了。”高明书说。

  “现在村里全程主持操办红白事,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村民和谐。”大峪镇草沟村70岁的朱善华退休后将时间全用在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上。

  2011年,朱善华从自己所在的高庄组做起,筹建红白理事会,完善制度定规矩,全力为村民服务。为促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朱善华带头把组内德高望重、具有红白事办理经验的老同志以及威望高的中青年纳入其中,并出台《婚丧嫁娶宴请标准和规定》。他们带头做表率,逐步在全村形成了大喜小办、小喜少办、丧事不设宴的文明新风尚。

  朱善华介绍,村里谁家办红白事,只需提供做酒席用的材料,负担办事期间的水电费,其他的事全由理事会成员帮着张罗。办事当天,理事会人员全部上岗,自愿承担做饭、洗碗、打扫等杂活。这样一来,办事所用的烟酒比以往减少50%,可节省费用8000多元。

  破旧俗、树新风。近年,示范区各镇(街道)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在涵养文明乡风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大部分村(居)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持家、厉行节约等内容融入“五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比活动中,为村(居)民选树起一批身边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人、鼓舞人、感召人。

  移风易俗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还是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城乡文明的重要抓手。济源始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扎实有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文明乡风浸润百姓心田。示范区组织农业、民政、司法等涉农部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设“民心讲堂”,面向老百姓开展政策理论宣讲;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组织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脱贫光荣户等先进典型,深入各镇、部分农村宣讲典型事迹,提升群众精神面貌。

  在美丽乡村里弹奏精神文明曲。示范区积极推动村(居)“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工作,逐步实现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转变。目前,全区已有17000多户创建成为“星级文明户”。此外,示范区深入推进“乡村光荣榜”人物宣传选树活动,全区11个镇广泛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镇级上榜人物近3500人,有5人入选河南省“乡村光荣榜”,带动更多群众向上向善。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已有市级及以上文明村镇293个,比例为63.28%,省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数量比例在全省遥遥领先。推进村史馆示范点建设,实现一村一亮点,一馆一特色,让群众留住乡愁记忆,目前,全区11个镇已完成40个村史馆建设,其余的正在规划建设中。

  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倡导文明新风。示范区对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4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提升完善。坚持“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理念,以乡村治理为主题,科学设置了一大批群众性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5支,各实践站建立志愿服务队700余支。坚持守正创新,构筑引领群众的精神家园,在农村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体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塑造乡风文明新风,助力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记者 王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