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以更大的努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举措激发市场“细胞”活力

2021-11-01 10:5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6月,一份《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企业服务文明号名单的通知》向社会公开,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属不动产登记中心便民服务窗口获得“河南省企业服务文明号”荣誉。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这只是该局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该局始终秉持“以更大的努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态度,围绕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等机遇,实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了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新局面。

  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最小颗粒化清单172项及事项要素信息;建设项目“一书三证”许可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时限由法定的80个工作日缩短到20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期);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网上缴费”……

  这一连串数字,见证着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的成绩。该局激发市场“细胞”活力的创新做法,不仅受到百姓称赞,而且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河南日报、河南广电大象新闻等主流媒体关注。

  高度重视 精心部署“顶端政策”

  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分别于2020年、2021年施行。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的重要意义,把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抓实抓紧。

  高度重视,明确目标。该局组织班子成员和分局、局属单位、业务科室人员认真学习,明确任务,制定工作台账,出台《关于印发〈深化用地规划审批改革十一项措施〉的通知》。同时,该局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任务进行梳理,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台账,明确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间等。截至目前,涉及该局的工作任务共20项,已落实12项,其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主动服务,提前介入。2021年,该局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加强与发改、交通运输、水利、住建、生态环境、集聚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项目用地需求,在土地收储、建筑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提前介入、提前谋划、主动服务,协调项目单位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工作。

  抢抓机遇 强化研究“济源特色”

  全局性的部署、系统性的谋划,为该局优化营商环境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而强化地域研究则为优化营商环境打了一针政策“强心剂”。

  济源具有特殊的体制机制。当前,济源全面推行产城融合发展,是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具有绝对的发展优势。

  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为实现体制优势与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该局认真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精神,主动研究土地管理、工程领域新政策,从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制定相关措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争取用最快的速度保障项目实施。

  一个个具体政策在多方努力下逐渐孵化成型:在土地收储方面,济源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收储供应管理的通知》《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工作方案》《关于印发济源市建设征收(用)土地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在项目审批方面,济源先后出台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豁免清单》《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仓储类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告知承诺书》《深化用地审批改革十一项措施》等文件;在不动产登记方面,济源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不动产登记土地管理质量指数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行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及告知承诺制的通知》《“交验即发证”实施方案》《“全域通办”实施方案》等。

  靠前服务 土地收储“积蓄动能”

  10月1日,《利用存量土地、既有建筑(设施)建设公益设施有关审批的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开始施行。《指引》进一步优化了项目审批流程,明确了审批工作要点。这为利用存量土地、既有建筑(设施)建设公益设施提供了行政审批政策指导。

  项目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为助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该局用服务“说话”,以用地营商环境的优化撬动企业发展潜能。

  该局主动靠前服务,做好项目用地的收储、入库、报批、供应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2020年以来,该局完成建设用地征收报批23个批次和10个单选址项目,涉及40个项目;获得省政府批复16个批次和9个单选址项目,涉及32个项目,为济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封场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配套转存场工程项目、河南金利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硫酸延链深加工项目、纳米材料产业园、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济源段)、济源市龙腾湖引黄调蓄工程等重点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

  健全机制 简化审批“释放活力”

  9月29日,济源生成并发放了首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电子证照。济源升龙置业有限公司成为济源首个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机器赋码和电子证照的企业。

  这标志着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能力、推进电子证照生成制作及应用推广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近年,为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推进信息共享集成,在合并审批事项、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健全工作机制上取得一个个突破性的进展。

  如今,该局整合优化审批事项和申报要件,精简现有审批事项的申报材料和前置审查内容,能够自行获取的,无需申请主体提交;建设项目“一书三证”许可已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时限由法定的80个工作日缩短为20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期);积极推进“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区域评估试点涉及的气候可行性、水土保持、地下水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大气监测等事项评估成果已通过专家论证评审……

  项目审批流程的优化,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也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可以说,以“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变已取得一定成效。

  方便群众 不动产登记“效能提高”

  8月29日,济康资产有限公司因业务需要,紧急申请办理部分不动产登记。接到企业诉求后,不动产登记中心第一时间核实了该企业8宗地上35栋房屋产权状况,确保企业不动产合法依规登记。

  不动产登记中心严格按照流程规定,把好电子审批和制证、发证各环节审批审查关,确保不动产登记高质量开展。不动产登记中心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登记、制证、发证工作,并现场将35本不动产权证书发放到企业。

  为民服务要“多想一步”,多站在“群众视角”看问题,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忘初心、凝聚力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依法登记的前提下,将不动产登记的3个环节压缩为“申请受理、收费发证”2个环节,涉企不动产登记精简为1个环节;所有业务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异议、更正、注销、查封、查询等业务实现即到即办,涉企不动产登记压缩至0.5个工作日办结;推广“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与农商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9家金融部门和1家企业(建业城)进行了登记业务终端布设和延伸服务对接;积极探索开展“交验即发证、交地即发证、交房即发证”业务;打造网上缴费平台,2020年4月,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民足不出户网上缴费……

  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群众办事更方便。群众的满意度也得到极大提高。

  目标催人奋进,使命重任在肩。“我们将增强服务意识,积极‘跑部进厅’,确保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九军说,“我们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及时补偿、及时收储、及时组卷、及时上报、及时供应,确保做到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问题能以最快速度、最灵活的方式方法解决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出更大的努力。”(记者 王志远 通讯员 孙璐)



回顶部